皮球鱼知识网

揭秘“白兔捣药”与“玉兔捣药”:诗中的奥秘

01-25

撰文:孙秀华

北宋梅尧臣《兔》诗曰: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弢。

诗歌先说兔子在尘世间属于“迷踪”,又说“灵向月边逃”,这是用月宫玉兔传说,认定兔子原本来自月宫,是月宫里捣仙药的玉兔。而最后两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功臣勋将应当从“兔死”里得到戒示教训,良弓也应该是时候收藏到弓套里去了——所说正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一、兔死狗烹

成语“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已平吴……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史记·淮阴侯列传》还给出了另一个版本,是当时的楚王韩信被皇帝刘邦擒获时所引用的“俗语”:

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其实,从这两则故事里,可提炼出的成语至少有这样两个,“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这两个成语,其立言的基础是狩猎文化,弓射鸟、犬逐兔,这在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是很常见的。司马迁编撰《史记》时,他先是在叙述战国时代吴越争霸中用到了这样的说法,又在讲述汉初风云争斗中引用,且后者连“敌国破,谋臣亡”也附加在了这两个“俗语”之后,可见这样的说法一定是由来已久的。

后世文人诗歌中吟咏“兔死狗烹”,大都是在论史,聚焦在淮阴侯韩信故事上。比较经典的如宋代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三》诗曰:

真人有妙观,俗子多妄量。

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肠。

宋代黄庭坚《淮阴侯》诗则有云:“功成广武坐东向,人言将军真汉将。兔死狗烹姑置之,此事已足千年垂。”宋代李洪《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其五》有曰:“弯弧空作饿鸱叫,逐兔休嗟走狗烹。”宋代俞德邻《淮阴侯庙三首·其二》诗云:“兔死从来狗亦烹,楚亡安得有韩彭。封留便约赤松去,已愧当年鲁两生。”

二、白兔捣药

虽然我们现在大都习惯于说“玉兔”“月宫玉兔”,但关于捣药的那个仙兔,古人最早都称其为“白兔”。也就是说,我们认知里的“玉兔捣药”,其实古人大都是叫做“白兔捣药”的。当然,说“玉兔捣药”或“白兔捣药”都对。

李白的诗作《古朗月行》里就写到了“白兔捣药”,这首诗,大家小学时背下来的那个其实是“节选”版本。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悽怆摧心肝!

李白的全诗中,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据诗歌中间的六句,月中有仙人,有桂树,有白兔捣药,还有蟾蜍蚀月。

而现存文献最早明确写到“白兔捣药”的,是汉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之后,晋代傅玄《拟天问》更加明确地写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

李白《把酒问月》诗中还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看来,李白对于“白兔捣药”是念念不忘的,每每对月抒怀,常常言及此事。李白《把酒问月》诗云: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而宋代的梅尧臣对于李白的这首诗还写了个可可爱爱的“读后感”。梅尧臣《读<问月>》诗曰:

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

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

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

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

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

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

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风雨相乖离。

常愿晴明对以饮,耳边流水胜鸣丝。

之后的诗词文赋中,又出现了“玉兔捣药”“玉兔银蟾”“银轮玉兔”“月兔捣霜”“白兔捣玄霜”“白兔捣月魄”“捣药长生兔”“兔捣长生药”“顾兔捣残千岁药”等等不一而足的生动鲜活的说法。

三、龟毛兔角

“龟毛兔角”不是个常用成语,大家难免对此充满疑惑。成语“龟毛兔角”也可颠倒顺序写成“兔角龟毛”,意思是说,乌龟身上长毛,兔子头上生角——想象一下,兔子的头上除了一双大耳朵,还长着一对牛角一样的“兔角”——古人的想象力真是太厉害了!

那么,乌龟身上真的会长毛,兔子头上真的会生角吗?当然不会。但古人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成语“龟毛兔角”最早的文献来历或是东晋干宝《搜神记》:“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这是把“龟生毛兔生角”作为天下即将兵荒马乱的“凶兆”来解读的。后来,“龟毛兔角”被视为佛教典故,比喻有其名而无其实,以之来探讨空、象、名、实、在、无。《楞严经》有曰:“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然而,单纯地认为“龟毛兔角”指向“虚空”,所表达的一定是虚妄,并不是佛教经典的本意。按照高僧的解读,不但龟可以生毛,兔可以生角;而且龟毛还可做成鞋子穿在脚上,兔角还可以做成弯弓拿在手上——唐代名僧寒山《诗三百三首·其二九七》云:

身著空花衣,足蹑龟毛履。

手把兔角弓,拟射无明鬼。

“空花衣”可穿,“龟毛履”可蹑,还可手持“兔角弓”,箭射“无明鬼”。寒山这首诗满是佛理,而又如同天马行空,形象生动,情致盎然。

宋代张方平《读楞伽经》诗曰:

楞伽三万六千偈,百八句中成自性。

法法非法离法尘,心心无心入心病。

渐熟当似庵罗果,顿照犹如大圆镜。

龟毛兔角妄有无,海浪空华不清净。

宋代文人注重兼收并蓄,在佛教文化上用功很深的大有人在。张方平这首对《楞伽经》的“读后感”不很好理解,但他强调了“法法非法”与“心心无心”,这表明,他认为,佛法让人脱离红尘而又不可偏执于佛法,坚守本心却不能固守本心,否则这样的“执念”对于“精修”一定是有害的;而佛法里的“渐熟”和“顿照”是有路径的,最终的“圆满”也是可追求的。诗歌最后两句告诫说:绝对不可妄言断定龟毛兔角的有无,要知道即便海中浪、虚空华也不是绝对清净的。

与张方平此诗类似,苏辙也辨析说,熟睡、睡着等于“非睡”,无不是“无”,真无等于“诸有”,且最终要破除“灯光”等“障碍”。苏辙《答孔平仲二偈》诗云:

熟睡将经作枕头,君家事业太悠悠。

要须睡著元非睡,未可昏昏便尔休。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予兮仲尼后”,孔平仲是孔子后裔,苏辙诗句中的“君家事业”则是指孔平仲家的“孔家事业”,也即儒学。孔平仲与其二位兄长孔文仲、孔武仲于嘉祐、治平年间连续三科顺次登进士第,元祐初同入朝为官,声名卓著,“以文章名世”,时号“三孔”。黄庭坚赞美说:“二苏(指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从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连孔子后裔孔平仲都曾寄给苏辙“二偈”,辩说佛理,陈述“障碍”,当时文人热衷习经研佛之风气由此亦可见一斑。而单就“龟毛兔角”之说,刘挚《次韵王定国湖上》也有云:“龟毛兔角知何物,鹏海鹪枝各有情。”范纯仁《和北都王宣徽赠觉海大师》诗有曰:“石火电光随事过,龟毛兔角竟谁长。”

西方关于兔子的谚语也有很多,比如这个,“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意思是说,如果你同时追赶两只野兔,你将一无所获。有人翻译成“追逐两只兔,两头都落空”,也有人译作“脚踩两只船,落水分分钟”。

现在,“兔然之间”“兔如其来”,网络上好多谐音梗的“扬眉兔气”“谈兔不凡”“兔个好彩头”“兔飞猛进”“奋发兔强”等等新新“成语”,这也算是有趣的关于兔的成语文化的新发展了。好吧,那就祝大家“兔来运转”“兔然暴富”“前兔似锦”“大展宏兔”!

小丑鱼为啥叫小丑鱼

海南黄花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