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山西吕梁地区征集的汉画像石":一次艺术收藏的盛宴

06-12

山西吕梁地区征集的汉画像石

选自《文物》2008年07期,吕梁地区文物局。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地处黄河中游,雄伟的吕梁山纵贯全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据《汉书》、《水经注校》记载,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代共王有六个儿子被封在这里。早在1919年,离石县马茂庄就曾发现汉代左元异的墓,出土和平元年画像石多块。其中两个刻铭石柱被奸商盗运国外,剩余的十块画像石后被山西省博物馆收藏。另两块保存于昌梁地区文物事业中心。1930年,柳林县杨家坪也发现过一座画像石墓,仅存七石,新中国成立后由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1985年,当时的吕梁地区文物事业中心在全区开展了文物大普查,又陆续征集回几批画像石,现将其中的部分画像石分述于下。

(一)1980年,在离石县交口镇发现汉墓一座,出土画像石9块,包括门楣1、门框2、石门2、石柱1、小门楣1、门柱2块。

1.门楣,长283、高30厘米,已断成3截。画面为车骑出行图,有軺车5辆、轿车2辆。画面上方以云气纹作装饰带。

2.门框,2块,均为高134、宽53厘米。左门框上的画面为狩猎图,纵向刻23骑,奔向前方,中间有鸟、蹲兔、树木和野草。此石的上部和左侧均饰以云气纹(图一)。

右门框上的画面仍为狩猎图。下层刻两人,头戴三山冠,腰系风裙,手持棍状武器。中层纵向刻有六骑,其后还有二骑,正在开弓射鸟。画面最上方是两个仙人,跪坐在高台座上。两人中间还摆着一个三足鼎,鼎下刻一长方托盘。此石右侧饰以云气纹(图二)。

3.石门,2块,均为高112、宽47厘米,门枢高8、直径8厘米。两石画面相同,上端是昂首展翅的朱雀,单爪立于铺首头顶。铺兽竖耳睁目,嘴衔璧形环。下部是一头正在行走的独角兽。

4.石柱,高122、周长38厘米,横截面为六角形。铭文阴刻,为"汉河东椽丞西河平定长乐里吴执仲超万世宅兆"(图一O)。

5.小门楣,长176、宽29厘米。画面为车骑出行图。行列前面是2辆軺车。其中第二辆车后面跟随二骑;第三辆车后面行走二神人。中央刻一辆辎车,车后跟随三骑和一辆轺车。该石上部以云气纹作边饰(图三)。

6.门柱,2块,均为高125、宽30厘米。左门柱上的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刻着头梳高髻的西王母,手持火炬状物,坐在山形高台座上,头上方有一伞形云状物。在山形高座中间,有神兽在行走。下层为一牛首使者,身着长袍,面向内侧而立(图六)。

右门柱上的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刻着头戴三山冠的东王公,坐在山形高台座之上,头上方有一伞形云状物。下层为鹰首使者,身着长袍,双手持一根细长棍,面向内侧恭立。两石外侧均以云气纹作边饰(图七)。

(二)1972年,在离石县下水村征集画像石4块,包括门楣1、门框2、石柱1块。

1.门楣,长287、高35厘米,已断成三截。画面为车骑出行图。走在前面的是开道骑者,身后有二阙。阙内站一头戴方帧、身着长袍的地方官吏,双手拥彗,面向阙外恭立。阙外是轺车2辆,御者头戴平帧,手持缀鞭,主人头戴进贤冠。其后是一骑、一辆辎车和一辆牛车。车辆之间点缀着山峦、飞鸟、树木等。该石上部以云气纹作装饰带(图四)。

2.左门框,高130、宽52厘米。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刻二人,身着长袍,手持曲形器。二人的头顶上都有伞盖形云状物。下层刻鸟首门吏,身着宽袖大袍,双手持一长棍,面向左侧恭立。

3.右门框,高138、宽53厘米。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二人,—人头戴平巾崎,身着长袍,手持曲形器,弓腰面向左侧;另一人双手拱笏,向左而立。二人头顶都有伞形云状物。下层刻兽首门吏,身着长袍,拱手面左而立。两石外侧都以云气纹饰边(图八)。

4.石柱,已残,高46、上宽17、下宽21厘米,呈方塔形。上面阴刻铭文四字,为"延熹四年"(图一二)。

(三)1983年,在中阳县道棠村发现画像石4块,包括门楣1、门框2、石柱1块。

1.门楣,长297、高35厘米,已断成两截。画面为车骑出行图。

2.门框,2块,均为高131、宽53厘米。左门框的画面上有三人,均为半身,头戴平赣,两人手中持戟。

右门框的画面上有二人,均为头戴武介大冠,身着长袍,足蹬靴,手中持戟,面向左侧恭立(图九)。

3.石柱,方形,高118、宽13厘米。柱顶端为一方斗,斗高6、上宽23、下宽17厘米,四周饰以蔓草花纹。石柱正面阴刻隶书,为"和平元年十月五日甲午故中郎将口集椽平定沐拊孙室舍"(图一一)。

(四)1982年,在中阳县道棠村发现汉墓一座,出土画像石5块,包括门楣1、门框2、石门2块。

1.门楣,长171、高33厘米。画面为车骑出行图,包括轺车二、辐车一。御者头戴平巾帧,手持缰绳;乘者头戴却敌冠,身着长袍。辎车位于画面中央,其后有单骑二名,头戴帧,身佩剑。车骑之间点缀以飞鸟和树木,顶部边框装饰云气纹(图五)。

2.门框,2块,均为高124、宽35厘米。左门框的画面上方站立一人,头戴帧,身着长袍,双手拥彗,面向右侧。画面下方竖刻玉兔和蟾蜍(图一三)。

右门框的画面右上角有一棵树,树下站一小兽,手持圆扇形物。中间刻一人,头戴帧,身着长袍,双手捧一笏形物,面向左侧。画面下方竖刻一猛虎,将一人的上半身吞进口内。这应该是传说中的"虎食女魅"图。二石都以云气纹作边(图一四)。

3.石门,2块,均为高117、宽47厘米。画面内容近同,均为朱雀振翅,朱雀一爪前伸,另一爪立于铺首兽头之上。铺首竖耳圆睛,解齿衔环。石门下部有一独角兽。两扇门中间靠内侧都有一穿,为系门环之用(图一五、一六)。

吕梁地区出土的画像石,皆采用当地的红砂质页岩石,年久容易剥落、断裂,加之雕刻很浅,有些已经看不清楚。石柱上的铭文有"和平元年"(150年)和"延熹四年"(161年)的年号,都在桓帝时期。所以,这批画像石的时代应属东汉晚期。

本地区出土的画像石,全部采用剔底浅浮雕,刀法流畅,线条简约。画像石大多先用笔线起稿,然后再雕刻。其特点是只刻外形轮廓,内部线条如口、眼、鼻以及衣纹等都很少刻出。尚未雕刻就以各种颜色绘之,这种做法与其他地区出土的画像石不同。

在吕梁地区,目前发现画像石墓的地点仅见于三川河流域一带,主要分布在以离石为中心的周围。从画像石的风格及铭文看,都属于东汉晚期。它和在陕西绥德延家岔、米脂上官村的发现的东汉画像石的风格相似,应该属于同一类型。两个地区远在商周时期就有着密切的文化关系,如山西石楼、柳林等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与陕西绥德1l的同类器相似。这说明,两地可能属于同一个考古学文化体系。吕梁发现的汉画像石,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执笔∶董楼平杨绍舜

矶钓竿抛竿技巧视频教程

吉娃娃多少钱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