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乡村的繁荣与茶叶产业的崛起:苏州洞庭山碧螺春的振兴之路

03-22

乡村的繁荣与茶叶产业的崛起:苏州洞庭山碧螺春的振兴之路

正值江南好时节,漫山茶香引客来。

3月,苏州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迎来采摘期。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身背背篓来回穿梭,双手在茬茬新绿中翻飞,鲜嫩的芽尖被采摘入篮。

洞庭山脚下,炒茶工们正在进行一场人与灶火的“较量”,一片片朴素无华的茶叶在一双双巧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当地百姓手中致富的“金叶子”。山脚的另一边,全国慕名而来的游客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的老街、原生态村落、江南古民居中,品尝着今春第一口碧螺春茶。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畔,因其条索纤细,银绿隐翠、卷曲呈螺形而得名,有着茶汤清香高雅、鲜醇回甘的特质。历史上,文人墨客赞赏碧螺春的题咏不胜枚举,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更是盛赞“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

2022年11月,包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今年的洞庭山碧螺春茶采茶季备受关注。

3月18日,2023首届中国苏州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节在吴中区金庭镇水月坞拉开大幕。在碧螺春的诞生地,《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正式发布,围绕打造“生态绿茶第一品牌”这一目标,多维度发力。

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爱军在活动上表示,苏州将进一步擦亮“洞庭山碧螺春”金字招牌,深入挖掘苏州茶文化特色、内涵,讲好中国茶故事;全面加强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保护,将产地打造为高水平旅游目的地,实现“种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攻关茶科技,提升茶叶品种品质,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近年来,通过实施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品牌强化建设,茶文旅融合发展等举措,如今已形成了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走宽了促农增收的致富路。吴中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茶叶重点县域”,并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22年度“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的称号。

让洞庭山碧螺春走近年轻一代

春风暖,茶香浓。

初春时节苏州吴中区洞庭山上万亩茶园吐出新绿,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在太湖边品上一杯碧螺春,感受春天的诗意浪漫,成为不少人的仪式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叶好茶。在“天下第一茶”的美誉背后,是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心血。

“碧螺春从鲜叶到干茶,全靠一双手控制,是至今中国茶中少有的、依旧保留着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茶种。”今年6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周永明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从13岁开始接触炒茶,至今已过五十余载,在成为炒茶手前,练习烧柴、控制锅温就用了将近3年。

作为第一批国家制茶大师,洞庭山碧螺春省级非遗传承人,在周永明看来,碧螺春是技艺,更是传承。他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尽自己所能,培养下一代制茶传承人。他说道,“学习炒茶要下功夫,例如锅温很高,手被烫出泡是时有发生的事。我现在65岁了,我会一直干到我干不动为止。”

澎湃新闻了解到,每年都有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向周永明学习碧螺春制茶技艺的人。目前,周永明已向200余人传授制茶技艺,并收有14个徒弟,他们多数在省级、市级竞赛中脱颖而出。

周永明与徒弟蒋文昊。

周永明的徒弟中,年龄最小的是1998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蒋文昊。他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十分喜欢炒茶、饮茶,在2019年春季,开始跟随周永明学习制茶技艺。

在谈及会不会觉得炒茶很辛苦时,蒋文昊说:“刚开始学炒茶时,经常会被锅烫到,但是随着炒茶的次数越来越多,会慢慢发现其中的乐趣。经过师父的悉心教导后,通过观察自己炒的茶发生的变化,看到自己进步时会很有成就感。师父一生爱茶,将茶作为他一生的事业,他是我从心底里敬仰的人,我也要像他一样,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制茶技艺的魅力所在。”

像周永明一样,致力将碧螺春制作技艺传承给下一代的还有柳荣伟。

1985年,柳荣伟开始学习碧螺春茶炒制技艺,由此和茶结缘。1996年,柳荣伟进入国营企业吴县茶厂工作,并以承包形式开展经营。2000年,他将国营企业吴县茶厂转制为民营企业东山茶厂,成为新的掌门人。2015年该企业转型升级为“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山茶厂”),目前已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领军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今年59岁的柳荣伟已从事碧螺春茶制作近40年,是苏州市级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他说,千年碧螺春的茶文化传统应该发扬光大,关键是要培养出更多年轻一代的传承人。

柳荣伟表示,得匠艺前,要先有匠心,“在收徒前,我们会认真观察他是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茶、热爱炒茶,会先让想学习炒茶的人到厂里感受、体验。在等到确定要学习后,才会开始传授炒茶技艺。”

柳荣伟的妻子毛少云也同为制茶师,而他们的女儿柳倩楠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选择做一名“茶二代”。

柳荣伟与女儿柳倩楠。

在柳荣伟看来,不只制茶技艺需要年轻人传承,将苏州的千年茶文化发扬光大也同样重要。

位于吴中区东山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建于2009年,由柳荣伟一手创办,是苏州第一家“茶博馆”,而创办的灵感则来自他的女儿柳倩楠。“我女儿在上初中时,就跟我提议能不能建一个茶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茶文化。” 柳荣伟介绍。

如今,在茶博馆里,陈列着多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实物,对碧螺春的历史、制作、品质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茶博馆内还定期举办茶道表演、江南丝竹演奏等活动,游客至此,乐而忘返。

把茶叶变成村民致富的“金叶”

除了进行传统茶品的研究保护以及苏州茶文化的创新传承外,如何追赶上潮流、适应当今的市场趋势,也是柳荣伟一直思考的问题。

如何让传统茶品植入年轻的基因?柳荣伟的女儿柳倩楠提供了新的方向。她认为,传统碧螺春茶产品单一,而奶茶店推出的水果茶、花草茶等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由此启发,在父亲的帮助下,她运用苏式花茶窨制工艺,将水果、花草与茶叶拼配,让茶叶吸收花草、水果的香味,经反复研制,成功调配窨制出了20多种口味新颖、独特的花果茶。2022年,东山茶厂新品销售额达16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12%左右,备受市场青睐。

企业越做越大的同时,柳荣伟也在考虑如何带领村民们,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家家都产茶叶,但又面临产量小、销路少等难题。柳荣伟的做法是整合资源,让“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盘活村民的致富路。2008年,他带头成立由166户农户组成的农夫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推出“六统一”管理模式,有效保障茶叶品质,提高农民收入。2018年,又成立了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东山6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个种植大户,以东山茶厂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家庭农场和经营大户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在技术服务、品质保障、品牌塑造和销售渠道等方面,探索开展共建共享的发展途径。

此外,2022年东山茶厂建造了智能化制茶生产车间,推行茶叶智能化生产新模式。智能化生产系统的运用,大幅度提高了茶叶的生产量及生产效率,提高茶叶鲜叶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村民们走上“致富路”的背后,除了企业的支持,还有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为走好洞庭山碧螺春的品牌振兴之路,长期以来,吴中区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样本”。

吴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吴中区通过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不断推进洞庭山碧螺春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国企引领、科技驱动、多方参与”的建设模式,依托区属国企农发集团注册成立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整合茶农、茶企资源,推动实现智慧茶园管理的统防统治、统购统销,不断提升特色茶果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鼓励其他企业研究购置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展茶园建设或中低档茶叶制作,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此外,吴中区正大力推进洞庭山碧螺春集中加工示范中心建设,引进外省专家进行全自动一体化数字制茶设备调试运行,在东山碧螺村建成洞庭山碧螺春集中加工示范中心,目前已免费为周边茶农加工1.2万斤炒青及红茶。同时,还成立了区域茶叶集团公司金庭镇金岛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对茶农鲜叶应收尽收,对稳定碧螺春茶产业市场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帮助西山茶农增收20%以上。

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秘书长叶国平向澎湃新闻介绍,2022年,吴中区全区茶园面积4万亩左右,产量383吨,产值达4亿元,茶产业综合收入达 64 亿。洞庭山碧螺春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六位,吴中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茶叶重点县域”,并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22年度“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的称号。

打造“生态绿茶第一品牌”

走在太湖沿岸,闻着茶香,处处是景。

吴中区拥有太湖60%的水域面积、80%的太湖峰峦、184公里的太湖岸线,几乎“独占”了太湖最美的山水资源和生态。靠着好山好水好茶,越来越多有颜值、有内涵的“网红”咖啡馆、餐厅、民宿正不断在这里聚集。

土生土长的东山人孙政,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返乡发展。孙政介绍,自己从小在茶文化的耳濡目染下长大,2012年他回到东山开始正式学习炒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些茶农因缺乏销售渠道导致茶叶无法及时售出。

于是在2017年3月,孙政在苏州吴中区莫厘村成立了苏州东山汇洞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合作社农户们的茶叶、枇杷等优质农产品,助力农产品走出吴中,走出苏州。一年后,伴随民宿风潮的兴起,孙政在自己开设的民宿内建起了碧螺春茶传习室,让住客亲身体验炒茶,品味碧螺春茶,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文化。他表示,今年3月以来,随着天气变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东山品茶游玩,周末的入住率能达到90%。

孙政提到,越来越多的人依托太湖洞庭山的自然风光和碧螺春茶的品牌,开起了民宿,找到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澎湃新闻了解到,苏州近年来积极建设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地。201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在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理标志核心产区,引导创建了碧螺春茶共享农庄。公开报道显示,碧螺春茶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是茶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是以茶业为基础、“共享”为特征的“碧螺春+”发展的一种体验型农业。该模式新业态具有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点,对于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带动茶农增收,满足和吸引更多市民到茶乡村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洞庭山碧螺春茶已不单单是一杯饮品,更是苏州吴中区的城市名片、旅游品牌和文化的传承载体。

3月18日,2023首届中国苏州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节在吴中区金庭镇水月坞开幕,《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正式发布。《方案》提到,要以“基地提升、品质提优、市场拓展、品牌强化、文化弘扬”五大工程为发力点,加快要素整合和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把洞庭山碧螺春打造为“生态绿茶第一品牌”,力争到2025年把洞庭山碧螺春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提升至全国前三。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茶文化,吴中区选址金庭镇太湖生态岛水月坞,积极筹建中国(吴中)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园,高标准打造集洞庭山碧螺春茶炒制、展示、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茶文化中心。园区规划面积达3000亩,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一期建设,二期项目预计在今年9月完成,进一步推动洞庭山碧螺春茶茶区经济发展、茶农收入增加。

今年,吴中区还将继续给洞庭山碧螺春上“户口”。全区45家符合要求的企业预计将发放40万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消费者扫描标志中的二维码即可获知验证结果和相关茶叶生产企业情况,让每一盒茶叶都能追溯源头。

一片茶叶,绿了山坡、美了乡村、也富了百姓。在苏州吴中区,一张更大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正在擘画。

宠物店加盟宠物店

被猫咬了一口出血了需要打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