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遇”百事奇迹之三十八:明代十六眼柱太史抄手端砚
2023年5月15日
张传伦
—、
砚带原配金星紫檀砚匣。
匣上嵌古玉。
“砚遇”百事,今日写至三十八事,一改往日称砚盒、天地盖,忽焉易为砚匣,此为何故?
盒、匣均为盛器,名称不同,别以分之之理,尤是之于砚,大有分教。
内附于砚盒之砚,其厚大率不逾寸。砚盒由盒底、盒盖组成,内藏砚台,上下扣合严紧,密封砚身,一可护砚,免遭磕碰;用后搁笔暂歇,一覆砚盖,可葆水墨不至过快挥发、干涸。
若遇砚体广厚之砚,烦增制盒之难。古人格物致理,遂制天地盖(天地盖乃约定俗成之谓,简言之,天与地各为薄木片,地为底、天为盖,中间容一砚。),料厚不过一公分,即省工省料,亦可便宜赏顾砚侧刻铭、纹饰之美。
盒、匣均为底盖相合而成之盛器。
然貯砚之盒、匣,缘何有盒、匣之细分,实因各存小异,其所异者,君须谨记,易记且易懂:“器低者曰盒,高者曰匣” 。
自北宋肇极太史抄手砚,砚低者一寸有余,恒逾二寸之高者,间或有之,多为二寸。故乃明清良匠制盒,首选必为天地盖。
考研之功能不外有二:
研磨墨丸,濡毫书写。
重其蒐藏,不务实用。
前者配天地盖为宜。
后者厥为砚中神逸上品,爱之弥深,不舍轻用,深卧宝匣,静以永年。
匣较之于盒,窃以为匣多几分端肃、几分庄严,格局当在盒之上。
远山清邃,剑鸣龙吟,似抒英豪不平之志。堂堂剑气,斗牛不必空认其杰,倘非宝匣,曷能养其壮怀峻节。
“匣剑帷灯”,剑气烛光,幽幽于阴雨晦明间,若隐若现……
匣藏宝砚,潜龙在渊,一朝奋迅腾空,浩然冲天之志,振迅笔力可扛鼎,但见下笔挥毫处,一派天真流露,似轻云蔽月;如流风回雪……
迷不知明朝何方神圣、岩崖高逸,得此十六眼柱太史抄手砚,珍之惜之,遂倩良工名匠,循绳墨、缅规矩,“斧藻至德,琢磨令范”,玉成宝匣。
又不知北宋何等高贤俊士,开此先河,首创端砚——史传百代之极品“眼柱砚”。
业内坊间,众口一词,评为“端砚一品”!
汉唐所未有,明清尤遗存。续今日之俚语,砚之“天花板”可矣!
眼柱之眼为端砚最佳石品,又以活眼为上,碧晕隐闪,睛湛灼灼,妙似“鸲鹆眼”。
眼柱顾名思义,琢石眼为圆柱,宜于太史砚背覆手(抄手)处锲尽余石,刻制、磨勘带眼之石柱若干,多至百一,少至一二不等。
《西清砚谱》载“眼柱砚”多方。原陆氏(陆氏年款无考)家藏,眼柱多至百一,厥为史上端砚列柱第一。
且喜宋代高贤苏东坡曾蓄“从星砚”,《西清砚谱》卷八,记此砚甚祥,慨当照录如左:
“砚高五寸,宽二寸八分,厚一寸八分。宋端溪梅花坑石,色淡白而微黄,墨池一眼突起如月,流云拥之。左侧镌宋苏轼铭三十二字,后有轼一字款,俱行书,下有子瞻二字方印一。上方镌御题诗一首隶书。钤宝二,曰:比德。曰:朗润。覆手列柱几七十,柱各有眼,如散星俱不圆。晕而黄,稍逊水坑,而制作确系宋式。匣盖正面镌御题诗”……
乾隆皇帝余兴未尽,又于匣盖正面镌御题诗与砚同。复命一班阁臣,于敏中、刘墉等八位文士咏诗各一首,俱楷书镌于匣盖下方。
亁隆皇帝汉学功力之深厚,总不下翰林进士,平生作诗四万余首。
《西清砚谱》所录古砚,均经御题,亲操魁柄,勤雠朱墨,铭“百一”之砚,念百一之数,永保宏模,引申治国理政之凛思:“松烟染翰批简尺,百恐一失”,妙阐要诣,德崇弥劭。“十全老人”,享皇祚还甲之期,禅位皇子,庙号嘉庆,新帝尊其为太上皇帝,有由然也。
二、
“砚遇”之三十八:“明代十六眼柱太史抄手端砚”,高五寸八分,宽三寸六方,厚二寸三分。明水岩佳石,色青绿,润如凝脂,墨池深四分,砚面四围刻三分光素平纹,惜无刻铭。砚背覆手深寸半,琢眼柱十六,迹近圆形,上皆有眼,莹然有光,参差罗列,似紫微星宿悬于碧霄。
三、
附“砚遇”百事奇迹之“楔子”:
达人明慧,当知“砚遇”化自艳遇。饮食男女莫不耽情于艳遇,不足为奇亦不足为怪。艳遇,若逢鸾麟貌、蛇蝎心之雌雄双煞则危矣!然艳遇令古今文人倍加企盼,微吾书生若我曾读明季“艳遇”旧闻一则,知艳遇足羡神往。明末崇祯己卯夏秋之季,某夜冷月清光,水波不兴,陶庵张岱挚友,名士陈章侯船上“独饮,不觉沾醉”。忽闻“岸上有女郎,命童子致意云:相公船可载我女郎至一桥否?余许之。女郎欣然下,轻纨淡弱,婉瘱可人。章侯被酒挑之曰:女郎侠如张一妹,能同虬髯客饮否?女郎欣然就饮。移舟至一桥,漏二下矣,竟倾家酿而去。问其住处,笑而不答。章侯欲蹑之,见其过岳王坟,不能追也”。此女郎若为狐仙为女鬼,与人何伤?!如此艳遇,遇之何妨?!我之“砚遇”百事……足资读者“砚遇”绵绵不绝,遇之者不为高逸即为名媛,手泽芳润,可为“墨香开国”,百事古砚,其之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