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危山旱峡玉矿遗址一角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与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古人沟通天地的重要媒介,更是做人品格的象征。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它们之间最大共同点是对玉的崇拜。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中原地区基于对西北透闪石玉料的需求,开辟了西玉东运的“玉石之路”。人们曾长期认为玉料的重要来源地在昆仑山一带,而河西走廊乃至甘肃是“西玉东输”的天然通道和中介区。近年来考古学家、文化学者在祁连山、马衔山、积石山、武山等地都发现玉矿或玉作坊遗址遗存。2011年以来,又在河西走廊西部陆续发现和考察发掘马鬃山河盐径保尔、寒窑子、敦煌旱峡三处重要玉矿和玉作坊遗址,为研究中原玉料来源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河西走廊西部作为中国重要玉料资源区和战略地位因此得以证实,对深入研究昆仑山地望问题也提供了坚实证据。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宇宙中心,其山多玉,山因玉灵。在《山海经》里,“玉”出现过137处,其中127处与山结合。其中在记载西王母的3处中,《海内北经》《大荒西经》都说西王母在“昆仑虚北”或“昆仑之丘”,而《西次三经》称西王母所居为“玉山”。昆仑山被定为今新疆地区乃为汉朝,前人对文献记载中的“昆仑山”地望观点不尽相同,河西走廊3处玉矿遗址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证明,史籍所载“昆仑山”很有可能实际上是指三危山。《尚书》的《尧典》和《禹贡》里也有关于三危山的记录,《禹贡》记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这个记载表明当时的人们就已经熟知雍州最西端的三危山,并且知道其地盛产美玉。球琳琅玕是指代地方美玉名称,《尔雅·释地》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球琳琅玕焉。”郭璞据《说文解字》注解说:“球琳,美玉名。”“琅玕,状似珠也。”叶舒宪先生据此文献认为:“三危山一带就是古代的昆仑虚所在,当地特产美玉原料和珠状的玉石。”如今,这个记载被三危山旱峡山谷中透闪石美玉实物所证明是真的,其意义非同小可。至少可以确信一点:早在张骞通西域和西汉王朝设立河西四郡之前很久,中原华夏人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敦煌三危山一带的山河地理和特殊物产了。如果三危山是文献中所指的昆仑丘,那么,鸣沙山中的月牙泉就有可能是瑶池吧。
敦煌三危山旱峡玉矿遗址玉料
古人曾认为黄河的源头在昆仑山。《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于是,前人坚信源出昆仑山的水流到罗布泊,然后在积石山流出地面形成黄河。从司马迁、班固到清代乾嘉学派的史地学家,都对罗布泊是黄河真正源头的说法深信不疑。从“想象的昆仑”到“想象的黄河源”,折射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玉文化情结。中国人把黄河视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但由于史前人类缺少灌溉技术,黄河的意义不在水利而在交通,她把广袤的内陆河文明区与外流区联结起来,让华夏民族与外界有了交流互动。传说黄帝、尧、舜之时,居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向他们觐献玉环等。如此看来,“黄河母亲”最初的文化底色应该是文化交流;黄河贯通青藏高原、大西北及东部地区,把外流区与内流区连接起来,成为人类早期进行远距离物质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大通道,这条大通道上运输的重要物质主要是玉石。因此,便有了与玉石紧密结合的昆仑山神话系统——那是内地人对外来文化的期望和想象。
古代中原对玉的强烈需求促进了昆山之玉向中原腹地的输入,玉门关即成为丝绸之路玉石贸易通道上的重要关塞和税收管理机构。玉门关因历代王朝政权更迭和军事实力消长等原因,从最初设关到发展、消亡,关址数次变迁;从最初的设关到每次的变迁位置,学界存在许多争议。但无论怎样变化,“玉门关”的名称一直不变。国人挚爱玉门关的深层次原因是潜意识中对玉文化根深蒂固的认同。河西走廊中还有玉酒泉、玉门、玉门县、玉石障、玉门关、玉门军等名词及相关历史文化遗址。如果将这些地理名词与马鬃山、西城驿、三危山等文化遗址结合放到更宏大的空间去考察,三危山玉矿开发时间可能在齐家文化玉礼器生产的活跃时期,即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之间。倘若如此,三危山玉料除了向河西走廊输入,还向南穿越野马南山,进入羌中道,输送到甘青地区或者更远的南方;马鬃山玉料除了输送进河西走廊,还通过居延海向东穿越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再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科学检测分析证明山西下靳墓地玉器原料来自于敦煌旱峡玉矿,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能够证明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存在“玉石之路”(4500年前)的科学证据。史前玉路明晰了,玉门及相关地理名词也就好解释了。从敦煌到玉门是河西走廊西段250公里的开阔通道,从目前已有或继续进行的考古、考察和研究成果可以证明,这里史前都曾经是西部玉矿资源向中原输送的枢纽。三危山玉矿可以解释为什么汉代玉门县在敦煌以东,而玉门关却在敦煌以西:玉门县是为迎接敦煌玉矿资源和马鬃山玉矿资源进入河西走廊而得名,而玉门关则是为迎接新疆玉进入河西走廊而得名。
作者:冯玉雷
来源: 《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