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扇子成了主角,几乎是人手一把。
小时候在农村没有电的年代,我们都是用手扇。手扇种类多种多样:主流是蒲扇和用麦秸编的扇子,有纸折扇,后来有塑料扇。
每当端午节来临时,出嫁的女儿都会在端午节前几天给父母亲“送节”,其中礼物中必不可少几把蒲扇。因为蒲扇需要用钱买,所以也就成了“奢侈品”了。
麦秸扇是用麦秸编制的。在夏季快来临的时候,女人们便利用空暇时间编麦秸扇。像女孩子编辫子一样,三根麦秸,中间一根“骨子”(“骨子”是把棕叶片两边的叶边缘去掉,取中间最硬的叶脉,这样的“骨子”有弹性不易断)。编得差不多能团成一把扇子的长度就行,然后用针线缝起来成一团扇,最外一圈再用布条缝一圈,这样就不容易坏(蒲扇更需要用布条缝一圈了)。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搬张竹床到大门外乘凉,小孩子们躺在竹床上,大人们拿椅子坐在竹床旁边,摇摇手中的扇子,不时为孩子们驱赶蚊子,也给自己扇扇风,此时凉风习习,好不惬意。
如今电风扇、空调等降温用品琳琅满目,走在公园里,偶尔有人送你一把小塑料扇子,那上面印满广告,实用性不大。
而我家里现在每年都还会在网上买上几把蒲扇,散步的时候拿在手里扇扇,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