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万里追踪:晚报记者揭秘茶叶之路

08-01

万里追踪:晚报记者揭秘茶叶之路

美丽的茶园

茶园新鲜芽叶

婺源古村落

婺源江湾人家

手工炒制。图片均由记者李克君摄

在离景德镇不远的江西省上饶市西北部,隐藏着全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婺源。婺源地处赣东北山区,被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的婺源,无意中成为最适宜栽培茶树的地区之一。这里可谓“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

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曾在《茶经》中这样记载:“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宋史·食货》曾将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6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期,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为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从18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市场。

7月8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第二特别报道组一行挥别千年瓷都,奔赴江西上饶市。行经途中,恰过婺源,特别报道组一行在没有向导专门陪同的情况下,深入茶山、茶园以及茶农家中,得以感受“婺绿满山野,茶香飘万家”的场景。

沿着从景德镇至上饶市的高速公路一路前行,当进入婺源境内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下整整齐齐的成百上千亩有机茶林,茶山上的茶树青翠欲滴,坐落于茶山周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与四周的青山绿水构成一道和谐的风景。

据休憩中的茶农讲述,早在唐代以前,婺源县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站在婺源绿茶的主产区,有一种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感觉。不用茶农过多的讲解,就能直观地看到婺源茶树主要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雨露的滋润。这也证明了陆羽所著《茶经》中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从明朝至清乾隆年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因此形成了婺源境内茶树遍布山林、山谷的景象。

作为婺源茶文化的物资主体,婺源绿茶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平均海拔500~1500米的山林中,高山、云雾、山泉水使婺源绿茶具有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独特品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婺源手工制茶作为婺源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婺源优质名茶的主要基础。据了解,婺源历史上的团饼茶手工制作程序大体经过采、揉、拍、焙、穿、封和干等若干步骤。而自明初朝廷停止龙凤团茶进贡后,炒青绿茶遂成为婺源绿茶的主体。

新中国建立之前,婺源绿茶的采摘、加工和制作都采取手工进行。采摘的茶叶一般有“春茶”和“夏茶”之分,俗称“头茶”和“子茶”。采摘的鲜茶一般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方能获得优质的“婺绿”。新中国成立后,婺源绿茶基本上采用了机器加工与制作,仅在偏远山村有个别民间茶农还使用手工制作加工。

作为中国十大绿茶之乡的婺源,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所产绿茶持续多年通过欧盟有机茶严格的检测。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5年婺源有机绿茶出口占欧盟市场60%以上的份额,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绿茶出口第一县。

婺源盛产茶叶,随之而来的“茶文化”也丰富多彩。自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因是大儒朱熹的故里,儒学盛行。在文人骚客的推崇下,“敬、和、俭、静” (敬:茶品高雅,以茶敬客,表达对客人的尊敬,显示主人的真诚和纯朴;和:茶叶清和,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俭:茶性俭,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当酒,精行俭德养廉;静:品茶思情,修身养性,静以致远)的婺源茶道不断丰富、发展,同时融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婺源茶道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士茶” “富室茶”和“农家茶”。

受朱熹等人的影响,“文士茶”为文人雅士们所独好。或独处静雅的书斋庭院,或感受淡淡的书画墨香,沏上一杯淡淡的绿茶,静思经道之和,想必别有一番雅趣。“文士茶”茶道追求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清新雅致、修身养性的境界。

据婺源的茶人介绍,“文士茶”茶道表演分别为摆具、焚香、畲手、备茶等17道程序。当然,“文士茶”所选用的茶与水都是极其讲究的,茶要婺源绿茶,水则是地下水或山泉水。陆羽在《茶经》中说:“水以山泉为上,江河中,井水为下。”在婺源,主要取廖公泉、廉泉的水,因为这两泉是唐宋时的名泉。古人常临泉煮水,品茗论道,在幽雅的丝竹声中,名士们观赏“凤凰三点头”的分茶,品味舌底生津的快感。

而“富室茶”则迥然相异。“富室茶”是富裕人家在堂前花厅招待贵宾的一种高贵的茶道。茶客安坐于太师椅上、八仙桌旁,不同的位置,尊卑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敬茶时的顺序也不能有些许差池。“富室茶”制茶的茶具也更为讲究,十分奢华。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盛的茶叶资源造就了婺源民间饮茶民俗的形成,而这种民间的饮茶民俗文化——“农家茶”恰恰是婺源茶文化根深蒂固的物质基础,正是这种简朴的“农家茶”,反映了婺源乡村淳朴的待客之道。

据婺源的茶农介绍,在古代,婺源乡村家家都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他们无论是上山伐木还是下田耕作,都要带上用竹子做成的茶筒。时至今日,茶,已经成了婺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早上和饭后,婺源人喜欢泡上一壶绿茶饮用。亲朋好友来访,沏茶款待则是必备的;新娘子嫁入门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方家亲眷。

在婺源,各家各户都储存有茶叶,以备随时饮用。如果用白开水招待客人,在茶乡婺源可是一种不礼貌和不尊敬人的行为。婺源的“农家茶”文化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讲究儒家、佛家的行善施舍和普济众生的婺源人,在行人必经的乡间道路和崇山峻岭间的古道上,会修建茶亭以供过往的行人休息。

现在的婺源茶场,以独有的板栗香气、豌豆鲜味和耐冲泡品质著称国内外的天香云翠茶,特有清香味的婺源仙枝,香高持久的婺源雀舌,外形似宝剑的灵岩剑峰,弯曲似眉、翠绿紧结、滋味鲜爽甘醇的婺源茗眉和外形细嫩、芽肥壮、匀齐、有锋毫的婺源毛尖等婺源茗品,正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国内外的市场。

如今的婺源茶区,早已是处处碧绿盖山野,茶香飘四方。

寻踪故事:

充满神奇色彩的绿茶酒

记者 汪元蒙

酒是刺激性饮料,茶属温和性饮料,两者属性不同。用茶叶酿酒又会如何?在江西婺源,就有一种绿茶酒,以婺源绿茶为主要原料,天然发酵,色泽鲜明透亮,入口柔滑,既有酒的风格,又有茶的清香。

关于绿茶酒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茶圣陆羽研制的茶叶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喜欢不已。一次,陆羽将新研制的茶叶放置于空瓷坛中密闭,而后外出游历,铁拐李趁机拿走部分茶叶品尝,但又觉得有失仙家身份,于是将葫芦中的仙水倒进装有剩余茶叶的瓷坛中。陆羽数月而归,准备取些茶叶,打开坛子的瞬间,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浓郁的茶香,还有清晰的酒香。陆羽惊诧,看着色泽鲜明透亮的坛中物,便喝下一口,清丽的茶香、淡淡的酒香令人心旷神怡,一坛喝下,大醉。醒来后陆羽冥思许久,不得其解,只能叹其是仙品,遂取名为茶酒。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婺源绿茶酒确实色泽鲜明透亮,入口柔滑。在婺源还有这样的说法:秋分冬至茶为旧,春分夏至茶为鲜,清明谷雨最为佳。讲的就是因季节的不同而产出茶叶的品质不同,其中谷雨清明前的茶最好,茶香厚重,婺源使用的就是品质最好的谷雨清明前的茶,因此也造就了绿茶酒最佳的品质。

记者手记:

婺源——有机茶园风光无限

记者 汪元蒙

乘车行驶在婺源山林的道路上,可以轻易感受到满山眉黛的温柔;漫步在茶园小路,也能很好地体会到红绿相间的妖娆。婺源,一个布满有机茶园的地方,适合穿行和漫步其中。

如果说婺源特有的茶文化充满了无限的人文韵味,那么,婺源的有机茶园就是一个充满野性的自然花园。乘车经过婺源的一个个有机茶园,映入眼帘的除了整齐划一的茶树之外,更多的是辨别不出品种的高高低低的杂草。漫步茶园之中,不时有各种昆虫飞来,抬眼望向远方一望无际的茶园,片片白云飘过,似乎在向满山茶树招手。

在婺源行走,可快步行走,观赏一步一景的茶园风光;也可悠然慢行,体会一芽一叶的茶树风采。婺源“敬、和、俭、静”的乡村茶文化,似乎已经深入到每一棵茶树中。

哥窑价格

糯冰翡翠手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