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核雕技艺分两大流派:北派和南派。南工橄榄,北刻桃核,地域材料的区分有益核雕技艺的特色发挥。
历史上就有核雕的南北之分,苏州、上海、福建、广州、湖北等地称为“南工”;潍坊、廊坊、天津、西安等地称为“北工”。
南北两派的核雕工艺并不存在优劣差异,只是在材料使用、加工工艺、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上有所不同,一类精细入微,一类神韵豪放。
南派在浓厚传统艺术的熏陶下,作品细腻优雅,技法纯熟,将南方婉约隽秀的山水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方更倾向于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精时琢磨,多能展示出作品浓厚的个人风格。
核雕已形成地方风格,舟山一脉、潍坊一脉各具特色。苏州舟山素以刻制橄榄核著名,核雕刀工清秀,作品写实,以重工精雕见长,以“精细奇巧”取胜,精细体现在作品的工艺上,点睛之处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
奇巧体现在核雕作品体积虽小却构思严谨。代表作品罗汉观音、八仙念珠,刀法雄健,形简意赅,驰名江南;取法“五刀定位”,笔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然后整体与局部之间迂回用刀,表情自然,双眸传神,挺刀爽劲,厚朴凝重。
潍坊核雕传承有序,“红楼梦”、“西厢记”、“八仙过海”,巧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别具风格,尤得其妙。 山东潍坊核雕近三百年历史,主要材料为核桃、桃核、杏核、枣核,刻以山水、花鸟、人物及舟车、印章等,也有“红楼梦”、“西厢记”、“八仙过海”等传统题材。
一、悠久性:核雕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名噪文坛的魏学伊《核舟记》的精彩描述看来,核雕艺术在明代已达到了博大与精细相结合的至高水平。
二、民间性:核雕技艺经历了历史的考验琢磨,在汉族民间流传至今,他的作品内容取材于人们的生活,反映了汉族民间的风土人情,把汉族民间故事情节刻画的生动逼真,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有长期蕴藏于汉族民间的生命力。
三、独特性:核雕的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种工艺选材独特,需要在小小的果核上表现丰富的故事情节,而且这种材料质地坚硬,中间是空的。
二是雕刻物件小耗费时长,例如雕刻一件简单的钟馗护身符熟练者就得需要二到三天的时间。
四、珍贵性:因雕刻作品工艺精细微小,且耗费时日,得一珍品尤为不易,特别是古时宫庭核雕工艺品,数百年来一直为核雕爱好者收藏。
有人形容核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粒芥子纳须弥三千”一点也不为过。历史上的核雕名家当载史册,今天从事核雕的艺人也应传颂,就像中国其他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一样,是他们在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绵绵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