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揭秘古代‘半两’钱由圆孔改为方孔的幕后原因

04-06

揭秘古代‘半两’钱由圆孔改为方孔的幕后原因

“半两”钱的形制特点是圆形方孔,这是由圆孔圆孔发展来的。方孔的改进,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但是,它为什么要由圆孔改为方孔呢?史书中没有具体说明,后人就从两个角度作了解释,给我们提供了解读方孔之谜的历史线索。

秦”半两“钱(拓图)

一位是最早称钱为“孔方兄”的西晋人鲁褒,他在《钱神论》这本书中,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出发,认为圆形方孔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钱之为体,有乾有坤”。鲁褒在这里将半两钱的造型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天圆地方的观点并不是在东晋才有,而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流行了。比如《吕氏春秋·圜道篇》也说:“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秦国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这样,半两钱流通到哪里,就表示它所代表的皇权的威仪,就散布到了哪里。因此,认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是秦朝“天命皇权”的象征。

另一位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他在《天工开物》这本号称中国古代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中,从工艺技术的角度指出:“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铜钱刚从钱范中铸造出来的时候,四周的边郭都带有很多的毛刺、流铜。因此,需要剉磨干净之后才能流通使用。如果中间是方孔,就可以用一个方形的竹木条,贯穿于钱币的方孔中,这样就能一次将数百枚钱币固定住,便于修整、剉磨钱币的外郭。因此,将钱币的内穿由圆孔改为了方孔。

鲁褒的说法虽然影响普遍,但是宋应星的解释可能更符合实用的原则。实际上也可能是两种解释都成立,只是关注的视点不同而已。

翡翠原石吧10月12日

酸洗注胶的和田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