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有几个人在小范围地讨论白毫银针的转化速度。
有人说,白毫银针还是转化快一点好。
快一点转化出来,可以早点喝到毫香,药香,陈香.....喝到那浆感饱满的稠汤。
又有人说,白毫银针转化还是慢一点好。
转化得慢一点,就能转化出更多的有益的物质。
然后几个人就吵起来了。
最后的结论是:
快派:你无情你无义你无理取闹。
慢派:你更无情你更无义你更无理取闹。
.....
旁观的村姑陈,看到这一幕,笑痛了肚子。
想起两小儿辩日。
一个小朋友说:“早晨太阳离地球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得远。”
另一个小朋友说:“早晨太阳才远呢,是中午的时候近。”
第一个朋友反驳说:“早晨的太阳那么大,中午的太阳变那么小。近大远小,肯定是早晨近。”
另一个小朋友说:“早晨不热,中午晒死人,近热远凉,这说明中午离得近,早上隔得远。”
两个人都振振有词,最后,连大儒孔夫子,也没法子判断对错。
《2》
其实,白毫银针转化得快好还是慢好,眼两小儿辩日一样,都犯了逻辑错误。
这个错误的内核在于,大家把自己的标准,当成了普世的标准。
觉得“我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有点像“任我行”的风格。
基于这种唯我独尊的想法,才会有人喜欢快,就宣传转化快好;而有人性子慢,就宣传转化慢好。
现在这种人很多,尤其是茶圈,没喝过两三款茶,就敢妄言评价;喝了几百泡东拼西凑乞讨来的烂茶,就敢妄称评茶师.....闹出无数笑话。
就西方的唯物论、能量守恒定律而言,白毫银针的转化,自然是不快不慢,刚刚好,才是好。
转化,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过程,旧的物质逝去,新的物质生成,亦或旧的物质减少,新的物质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若按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来解释,这便唤作:中庸。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
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
不多不少,刚刚好。
《3》
所以,转化快就好吗?
转化快,必然需要使用促进转化的手段来促使这款白毫银针加速转化,这个手段是什么?
肯定是不为正道所喜的手段——否则,它便是正常手段,不会令“提前派”成为它的拥趸。
既然上不得台面,这种手段,便是不用也罢。
是以,使用这种手段所陈化出来的白毫银针,内含物质的增加,也必定是不理想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一款白毫银针三年可以转化出80个养分,那么,使用促进手段让白毫银针提前转化,两年可能只能转化出30个养分。
在这里要画一个重点,那就是,“提前派”所推祟的“提前转化”,只是让这款白毫银针在口感上喝起来感觉滋味变浓了——苦味物质多了涩味物质多了便浓了。
这种口感上的变浓,并非白茶正常转化所应该具有的稠滑度,饱满度,浆感的增加。
如同炖汤,青菜几片,盐一勺,味道就咸了。但青菜几片,豆腐几块,虾仁几颗,干贝几粒,哪怕不放一颗盐,这汤也是极为鲜美,极为丰腴的。
咸,并不是好汤的标准。鲜美丰腴才是。
同理,味道浓,并不是老银针的标准,浆感饱满润滑醇厚才是。
故,提前转化,并没有让白毫银针当中的营养物质正常增加,增加到正常的量。
这种提前转化,于白毫银针而言,根本没有价值。
甚至,带来负面效果——把原本80个转化出来的养分缩减到30个,还不够负面么?
《4》
那么,慢热派的无为而治法,于白毫银针的转化而言,有益处吗?
自然是有的。
无为而冶,听起来像是不作为,属于消极殆工一类,但其实,对于白毫银针的存储以及转化来说,无为而治,才是最合适的。
存白茶,等待白茶在岁月悠长中的转化,这明显,就是极需要耐心的一件事。
明明十年才能转化出来的养分,提前派们非要三年五年给转化出来,这般的拔苗助长,可能吗?不可能。有用吗?没用。
还是要等。
把一切交给时间,让白毫银针在时光的长河中自然陈化,生成一颗光润的明珠。
只是,慢热派的这种等,过于的不上心,不在意,有点抛弃责任之嫌——买回来存下了,就不管了,你陈化你的,我全然不操心,能陈化出来自然好,若陈化不出来,也无所谓。
这种心态,亦是对白毫银针的忽视。
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也是存不好白毫银针的。
这种无人搭理的白毫银针,三五年过去了,同样有可能因为跑气,走光,透风而变坏,或是虽然没变坏,但陈化不出良好的香气滋味来。
散养的是鸡,不应该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的,一箱子茶。
《5》
贾家的人讨论妙玉的时候,说,她因为不合时宜,得罪权贵,只能投身到贾府来。
可见,一个人如果不合时宜,是不能存身于世的。
存白茶,存白毫银针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定要合时宜。
储存白毫银针如何才能合时宜呢?
唯要注意几点。
第一个便是密封。
白茶必须要密封,三层包装包起来,并且不能随时随地想开箱就开箱。
第二个是存放的位置,要离墙离地,不可靠近墙壁,也不可紧贴地板。
潮湿的南风天,墙壁有可能渗水,箱子靠墙则极易渗水受潮;而多暴雨的夏季,墙壁有可能漏水,箱子靠墙就沾了水,透水是指日可待的事。
贴地板存放也是有坏处的,万一不小心洒了水在地上,就容易让箱子沾到水,进而潮湿透水。
或是拖地时,拖把没有挤得太干,沾到了箱子,天长日久的沾下来,也是容易受潮发霉的。
第三个便是存茶的房间不要住人。也不能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比如走廊。
这种地方空气中水汽比较聚集,风也四处乱吹,箱子极易进风受潮。
最后一个就是不要频繁去开箱子,老是担心茶没存好,时不时开了看一眼,抓一把出来喝一喝看看转化出什么新味道没有....
这种焦灼的心态,肯定也是不利于茶叶的长期存放的。
每开箱一次,空气就进去一次,如果是干燥的北风天就罢了,万一是南风天....那可糟了。
《6》
村姑陈是最不中庸的的一个人。
但在存白茶这件事情上,村姑陈是极推祟中庸的。
不急不缓,不焦不躁,徐徐图之。
不要像提前派那样,急不可待的让五年的茶存出二十年的口感,那是痴人说梦,存不出来的。
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也不能像慢热派那样不作为,啥都不管,扔那里算数,存成什么样听天由命。
存茶要按规矩来,按标准来,按程序来。
水到,渠方成。
按要求把茶存起来,遵循时间的节奏去等待茶的陈化。
在悠长时光中,静待花开。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