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西钓台的起源与历史

06-17

西钓台的起源与历史

本文有些长,根据民间传说和村志记载所写。

西钓台是静海区阵官屯镇的一个靠着运河的村庄。钓台一村的由来与一段故事,一个人物。一段历史有关。这个人物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姜子牙。那一段历史便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关。下面我们慢慢地把故事展开。

1.姜子牙如何来到退海之地

相传:姜子牙为躲避纣王的追杀,一路逃亡。先是逃到棘津小镇,为了生活便找了一份差事,在一户芈姓的人家做事。先是做剥牛皮的工作,可是不行。他不好意思留下白吃白喝,便向主家此行。芈家见他谈吐不凡,便将他留下从事酿酒工作。

酿酒这项工作比剥牛皮容易多了。最开始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担着酒到外贩卖。时间久了,姜尚并不满足。酿酒卖酒的空闲时他便琢磨天下事,刻于竹简之上。

起初姜尚并不避讳,用现代的说来说,就是随时随地走哪刻哪,然而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公差。这公差是纣王的新谋臣,看到姜尚所刻的书,感叹"民间怎会有如此高人。

回到朝中,谋臣一片忠。向纣王报告此事,希望高人进宫一起辅佐纣王。但纣王残暴无道,好猜忌,他断定此人就是姜尚。

话分两头说,对于谋臣的做法,姜尚已有察觉,于是不再外出。只待在家中酱酒,三天后,家中实在没有存放酒的地方了才出门卖酒。路上遇见哨查岗检查,便一路小跑回芈家。他知道这里已经不安全了,便开始了第二次逃亡。芈家主人为他准备了逃跑工具,干粮和路线。

写到这或许有心急的看官觉得故事太长了。其实想想没有,没有一,哪有二,没有二哪有日后的故事。

姜尚第二次逃开始,他剩着牛被子,沿着枝亚河向北漂流。一路向北,此地走越走人烟走越少。顺水漂流的姜尚把竹简,一一整理一遍后取名《素书》。他想为了安全起见,姜尚的名字不能再用,就用“子牙”的字号吧。

不知道行了几天几夜,掐指算算,离棘津已经半月有余。便想登岸看看,姜子牙将皮筏划向岸边,登岸后系好皮筏,见一位老者河边饮水老人。向老人询问村名。老者答:"枝亚村”。

在“枝亚村(子牙村)”里姜子牙和村里的刘二爷学钓鱼的技术。开始时姜子牙的鱼钓于刘二爷的别无二般都是弯钓,这便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埋了伏笔。

起初姜子牙与刘二爷学习打鱼。可是不行,姜子牙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刘二爷便教他钓鱼,从此河畔出现了一个悠闲的钓鱼人。他仿佛有双透视的眼睛,不管河面的鱼的如何动静,只要他提竿,就有一条大鱼被钩上来。一天下来姜钩了四五十条,而刘二爷只钓了二三十条鱼。看着姜子牙一天的收获时,刘二爷赞叹不已。为了奖赏姜子牙刘二爷把自己心爱的渔具送给了他。姜子牙钓鱼成了村里的奇谈,见他明明闭着眼睛,突然提竿就会钓上一条大鱼。村民们见他钓得如此容易,收获如此丰厚。人们难免手心发痒,也都想试一试。

钓鱼的人越来越多,鱼却越少。为了乡亲们的生计,姜子牙想找一个水阔鱼多的地方,让大家真的以此为业养家糊口。那时候,静海还是块刚刚退海而成的陆地,从这里往东50多里。到了海边,向东望去——便是茫茫大海,他决定到那里开辟新的钓鱼场。

姜子牙在离村之前怕鸟兽糟蹋高粮,便酿了满满一缺酒。这满满一缺酒姜子牙只带走一葫芦酒。

50多里的路程并不远,姜子牙带着鱼竿,酒葫芦和简单的行李,轻轻松松上路了。不到半天,就到了海边,举目眺望,一片汪洋。面对大海,他忍不住放声高歌,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姜子牙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第二天一早,他便找了个相宜的位置,抛钧钓鱼。大海就是大海,河跟海本无法与他作比。只半刻功夫,就钓上了好几条大鱼,不过他一条不留,全部放归了大海了。

按说一天的体验,收获不错。可以回去邀请乡亲们了。可他知道自己钓鱼异于常人,若是乡亲们来了没有预期的好,岂不白白地耽误了功夫?他决定再多留几天,若以常人的钓法,也能得较好的效果,再回去请乡亲们不迟。就是这样的决定,改变了他的行程,也使我们的故事也初见曙光。

转天,姜子牙带着干粮,背着酒葫芦,选了一个新的钓位开钩。因为的常人钓法太过专注,大约两个时辰后,他感到有些疲劳,想喝口酒。就这一抬头,忽然看见自己身边多了一老者。这老者仙风道骨。他与姜子牙长谈一番。他告诉姜子牙你虽技术平庸,但有一颗仁心;虽心有所悟,但何去何从却并未明了,切记从此以后只钓该得之物;他告诉姜子牙时机不到不可强求,时机到了不可推卸;他告诉姜子牙从此以后直钩钓鱼,且鱼钩不如水不挂饵……一阵飞沙走石,转眼间老者不见了。

姜子牙恍忽如梦里一般,但又觉得听得真真切切。他又是一个激灵醒来,眼前只有茫茫大海,何曾有老者的身影!他以为自己在做梦,可是没有酒的空葫芦,鱼竿上赫然栓着一枚直钩,他不得不得相信刚才的一切是真的。

片刻之后姜子牙就释然了,从此以后,他果依老者所言,只用直钩垂钓,而且钩不入水不挂耳。直钩钓鱼一无所获,但他并不着急。他记得老者的话“不可强求,只钓该得之物。不过他也为自己处境忧虑,带来的干粮已所剩无几了,以后该怎么办呢?想到这儿他不禁回头望去,身后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就在身后不远的地方,突然长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从此姜子牙不再犹豫,一切依老者所言,静静的钓他“该得之物。”

2.初听“钓台”村

过了三年三个月又三个天,姜子牙的鱼竿滴水不沾也没钓上鱼来。这天,他又在海边坐了整整三个时辰。这时天见异象,他知道等了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他已经72岁了,按照卦上的提示,他有雄心壮志,带着与他相伴多年的鱼竿,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这一去便是一个甲子,姜子牙保着大周统一天下后,被封了齐国侯王,他励精图治,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吃饭的困难也凸显出来。这天他突然想到当年直钩钓鱼的那片菜地,那里也是退海之地。想到此地,他莫名地兴奋起来,更想去那里看一看。130岁的姜子牙,又一次踏上了遥远的旅程。

当他来到故地时发现,这里已经变了模样,大海又往东退去好几十里。避于战争和躲荒的人们逐渐向这无人问津的退海之地聚集。

村头大槐下,有几个老人在此乘凉。姜子牙便上前问道:“老人家请问下,这叫什么村。”

老者答:“钓台。”

“钓台怎么有这样的村名。”

老者与姜子牙述说着60多年前的往事诉说着村名的由来。

老者道:"俺爹曾遇到一老神仙,得知有个名叫姜子牙的在这钓鱼,如果没有他在此钓鱼,就没有那片菜地,没有菜地就没有村落,想到此便给村取名‘钓台’。”

3.开凿大运河,西钓台村落成

西钓台运河边上曾有一块巨石,石头上有两个大脚印,据说这就是姜子牙的钓鱼石。
可史书上记载,姜子牙是直钩钓于谓水之滨。渭水发了源甘肃,据此千里,姜子牙的钓鱼石怎么到了西钓台,其实这又是另外一个板本的故事了。这次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天下大乱。乐毅帮燕国打赵国的时期。话说乐毅在来燕国之前派了学生去赵国,广泛制监舆论,说很快有神仙下界,帮助燕国抗击赵国。赵王派出暗探,暗探探明燕国修了太公庙,乐毅的要求满朝文武跪在太公庙拜了三天,声势浩大,人尽皆知,连敌方都知道了。

乐毅对赵国的密探的行踪了如指掌,掐指算算也该到了。便戴斗笠,穿了蓑衣,手持一根直钩鱼竿,化装姜子牙的模样直奔太公庙而去,他本意找一处高台,可这里没有。他便一路西,走出数十里,寻到一处高台,便做了上去,而且鱼钩不如水也不挂耳。嘴里念着“鱼啊鱼啊快上钩!鱼啊鱼啊快上钩!”

而此时姜牙已位到列仙班,但成仙后为他不忘凡事,每每们化,到人间走走。遇见不平之事也帮一帮。这天姜子牙下界而来,这此他没有幻化。就穿着当年垂钓的衣服,驾着祥云而来。游到太公庙看见眼前的景象,便想垂钓一番。可这里都泥土,没有石头。姜太公念了咒语,移来一块巨石,然后稳稳的落在石上。

探子没有识破乐毅的伪装,但也不相信太公真的会下凡。再想去太公庙探个明白,便一路小跑到太公亩,当他到了太公庙只见姜太公真的来钓鱼了。探子赶紧回国向赵王报告。赵王便命令军队全面撤退。

燕国见赵国突然撤兵,全线追击。乐毅了解战局突变,没必要在乔装了,于是撤回。到了太公庙附近乐毅对着巨石跪下,朝着太公庙拜了三拜。

浩潮历史,不知过了多光景。到了隋朝。隋炀帝要开凿大运河,最初的设计。运河笔直走向,但负责工程的大臣说:钓台有太公庙,还有太公的钓鱼石。是水宝地,便向隋炀帝禀报,大吉大利之地,建议运河拐弯。隋炀帝准奏,运河真的拐了弯。运河到钓台时,为了使姜太公的钓鱼台紧领河边运河不得不穿村而过。就这样,一个村被一条河一分为二,后来人们把河西称为为西钓台。

这就是运河边上的西钓台的故事,当年的钓鱼石早已不见,但姜太公与西钓台的故事却留了下来,一代一代往下传。

凉山南红玛瑙的功效与作用

洪武通宝哪个朝代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