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中国历代玉器中的玉兔:一次深度盘点

02-22

中国历代玉器中的玉兔:一次深度盘点

“兔”是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月宫嫦娥、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早已深入人心。中国古代,兔子一直被视为瑞兽,因此各类兔子题材的文物屡见不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兔”不仅是吉祥之物,也是长寿的象征,月中有兔的传说由来已久。

玉兔捣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题材,历来表现嫦娥月宫的画面,都少不了安置一幅玉兔捣药的图像,以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晋代傅玄在《拟天向》中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唐代白居易《中秋月》有云“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又有宋代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词:“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大约到了唐代,玉兔不但被正式命名,而且还成了月亮的代词,如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公元前3000年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了“兔”字和关于兔子的记载。因其而因吉祥、长寿、多子等象征意义的存在,古代所留存的兔文物也颇为常见。据了解,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兔当属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其属于凌家滩文化,距今大约5300年。该玉料受沁呈黄白色,饰件由兔形的上部和榫形的下部组成,兔呈伏卧状,但无足部表现。嘴前伸,耳朵向后伸,背部呈弧形上凸,尾巴不似兔子反若鱼,上翘分叉。榫部长条形,上面对钻成四孔。

凌家滩文化兔形玉饰


到了商周时期,玉兔出土数量较任何时期都多,且以片雕为主,表现的是兔子的侧面形象,即所谓的剪影式艺术。但商与西周玉兔的造型与风格有别,体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审美取向。商代玉兔主要出土于晚期墓葬,以伏卧蜷缩式和低首弓背式为主体造型,一般长3~5厘米,高1~2厘米,厚0.2~1厘米。玉兔前后腿蜷屈于腹下,头后缩,贴伏于前腿上,圆眼,大耳后伸,贴于兔背,短尾后伸,尾尖微上翘;一般在口部对钻出圆孔,既可以系缀,也可以达到表现兔嘴的目的,但也有近尾部两钻一孔的;耳、目、腿及爪皆以单阴线刻划出轮廓,除轮廓线外,再无其它装饰纹样,做工简约粗率。

商 河南安阳殷墟刘家庄出土兔形玉佩


西周时期玉兔的大小同商代差不多,但耳朵显得特别大,向后伸展达身体长度的一半,且不再贴于背部。颈部明显,臀部向上翘起,增强了兔子蓄势待发的动感。口部有钻孔,或口部与尾部均有钻孔,尾极短,或仅表现尾尖,或顺臀部下垂外翘,前后腿的下半部明显拉长。西周时期玉兔的动感较商晚期更强一些,形象上更显自然轻松。

西周 宝鸡茹家庄出土玉兔


春秋、战国玉器造型深奥,充满神秘感,题材以龙、凤、螭、兽面等神异动物流行,写实动物造型相对较少。江苏无锡鸿山邱承墩越墓,年代在战国中期偏早。该墓出土的两件玉兔为我们认知此期玉器上兔子的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头小身肥,作回首奔跑跳跃状,前后肢大腿轮廓以阳线涡纹表现,小腿颀长。由此可知,战国玉兔虽仍在商周时代风格的影响之下,已呈现出较强的质感和动感,初步具备了圆雕作品的特点,这表明此时肖生玉器的雕琢水平已较为成熟。此期玉兔填补了商周片雕作品向汉唐圆雕过渡阶段中的缺环。

战国 无锡鸿山越墓出土玉兔


汉代玉器上的兔子较前期更加写实,其造型准确,形态较逼真。陕西西安六村堡西汉建章宫遗址所出七节兽首弦纹玉带钩,其中一件圆柱形构件之上高浮雕上有两只兔子。兔子体型虽小,但造型准确,形神兼备。

汉 七节兽首弦纹玉带钩


隋唐至宋代的玉兔,数量虽不多,但皆圆雕。兔呈伏卧状,足、耳贴于身,或微外露一点,腹部横穿一孔,或背腹竖穿一孔。由于采用圆雕的表现手法,玉兔较商周时期的片雕更为写实,显出温顺可爱的一面,功能已超越了单纯的佩玉范畴。

隋 西安西邻李静训墓出土白玉兔佩


元代、明初,以兔为题材的玉器大致分为两类:其一为传统的兔形玉雕,即玉兔。如上海松江西林塔出土的一件元代水晶兔,兔头大,嘴啃地,作伏卧状,长耳后抿,贴于背部。管钻圆眼,有左右延伸的眼梢线。头、耳、颈、四肢的关节之处深雕重刻。鼻、嘴、体毛用单阴线刻划。前肢伏地,腿部肌肉隆起,臀部肥厚,尾下垂。整体形象浑朴敦实。其二为图案化的兔纹玉雕,此类至迟在元代大量出现。多为立体、多层镂雕、浮雕,结合线刻技法雕琢的嵌饰、炉顶等。这些玉器上的兔子与月亮、洞石、柞树、祥云等元素共同构图,通常以交搭相错的枝梗或洞石为背景。此类玉器内容丰富,层层递进,纷繁错落,表面图案凹凸起伏有致,深景感、立体感很强,具有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元 上海松江西林塔出土水晶兔


兔纹玉器在明代还在继续,但图案的构成元素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双兔纹玉佩饰,年代为明早期,图案多层镂雕而成,双兔一大一小,但一兔半蹲回首、另一兔抬首向前的姿势基本保持。植物纹的背景作折枝花式,有长着圆圆果实的荔枝,有修长舒展的蕉叶,灵芝状云纹点缀其间。若与宋代的同类题材相比,可以看出明代的兔纹已趋于图案化。

明 双兔形玉佩


清代玉雕继承了前代的工艺技巧,造型塑造更加精湛。这一时期的兔形玉雕琢制细腻,多有镶嵌,能够突显皇家尊贵。清代玉器中以兔为题材者形式繁多,有圆雕玉兔、片雕玉兔,镂雕、浮雕、线刻的兔纹玉饰,不一而足。凡圆雕玉兔,比以往历代更加写实,不但注意了整体的起伏、结构和动态,对骨骼、肌肉加以突出表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符合解剖学原理,同时还十分强调细部的具体刻画,雕琢精美,碾磨光润,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质感美和造型美。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嵌宝石卧兔,青玉质,局部黄沁,为人工染做。伏卧状,四足弯曲向前,背部、双耳处有数道阴刻线,口衔灵芝,不仅造型新颖,兔衔灵芝的形象更增添了吉祥长寿的寓意。玉兔嵌有红宝、碧玺等彩色宝石八颗,颜色明艳洁净。此兔造型圆润,雕工洗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历代精美玉兔艺术品往往是基于当时的审美与工艺基础,符合时代特征。当然文化因素对器物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古代生辰系统中,清晨5-7时为“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玉兔因是月亮的代称,所以就同“卯”时搭配,常称为“卯兔”。另外,兔子在人们心目中常是机灵、敏捷的象征。而在明清时期,玉雕设计中常常又让兔子口衔灵芝,灵芝更增添了祥瑞之意。

综上所述,玉器中兔子的形象,自史前时期即已出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由抽象演变为写实,由简单演变为繁复,题材亦蔚为多元。以兔子为题材的玉器,造型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应用广泛,既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题材,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鱼线连接的绑法视频

李苦禅作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