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观察过水如何一点点沸腾?随着温度升高,水中先是冒出鱼眼睛一样的气泡,微微发出声音。之后,沿着容器的边缘,涌出了连珠一般的气泡。再等一等,水就彻底沸腾了,看起来腾波鼓浪。
如此细致的观察,出自一位古人,他就是被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在陆羽看来,从种茶、制茶到饮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度,才能品尝到茶的真味。光是煮水,就需要细致观察水沸腾的步骤,一边观察一边操作,在适当的时间投入茶等材料。今天,中国人普遍采用冲泡的方式饮茶,古人的这份风雅,反而难得一见了。
不过,最近一种新的饮茶方式流行开来,普通人也可以体会一把煮茶的乐趣,这便是近日常听到的“围炉煮茶”。店家会准备一个烤炉,放上一把耐热的茶壶煮茶。饮茶的人不仅能喝茶,还可以享受零食,烤炉上会放上香蕉、红枣、干果等食品,甚至放上几块红薯也毫不违和。朋友们围住火炉坐定,一边烤火,一边聊天,一边饮茶吃零食,好不快活。
这篇报道中提到,围炉煮茶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不光许多茶楼都推出了这项新服务,搜索量也出现大幅上涨。那么,这种煮茶的方式,和古人的煮茶究竟一样不一样呢?
01
古人如何饮茶?
我们回头去看茶文化相关的历史研究,就会发现不大一样。唐人最早的煮茶不仅要煮茶叶,还要加入香料甚至葱姜。到了陆羽的时代,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了。陆羽描述的煎茶法是把提前做好的茶饼烘焙、碾碎、过筛,和盐一起投入到沸水中搅动。在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茶具,就适用于这种方法。到了晚唐和宋代,又发展出了点茶法,要把茶粉先加水制成茶膏,再注水搅拌,在茶汤表面打出气泡状的“汤花”。
宋朝人发展出了一门叫做分茶的技艺,通过调整注水和搅拌的手法,可以在茶汤上形成不同的图案,变化莫测。听起来,颇有点像咖啡拉花,不过,这种图案不能长久保存,反而稍纵即逝,增添了分茶技巧的神秘感和艺术感。陆游的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和杨万里的诗句:“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说的都是分茶技艺。当年,人们对喝茶抱着一种娱乐的态度,不仅饮茶,还有斗茶比赛。可惜,当年的许多技巧已经失传了。
不管是煎茶还是分茶,都需要特殊的制茶方式制成的茶粉,这种茶粉接近今天的抹茶。而围炉煮茶一般使用常见的冲泡茶叶,与唐宋时代饮茶的方式并不相同。然而,若说煮茶是一种网红饮品、新生事物,恐怕也不对。举个例子,我国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都流行煮制紧压茶或者叫砖茶,就是为煮茶特制的。而且,饮茶的嗜好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从中亚到东欧,都流行用茶炊煮茶。大茶炊早就成了俄罗斯和土耳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可见,煮茶的多种方式古已有之,今天还在流行。有人可能觉得,围炉煮茶这种新方式并不是古人最推崇的煮茶。不过,正如宋朝人的斗茶比赛,饮茶并不仅仅在于喝到嘴里的茶汤,饮茶的形式感也是茶体验的一部分。围炉煮茶的重点不仅在煮茶,也在围炉而坐,体验朋友聚会聊天的惬意。和古人繁复的茶艺相比,围炉煮茶是一种简便、轻松的饮茶方法。假以时日,谁能说它就不会发展出一种新的饮茶方法呢?那时候,围炉煮茶可能就不仅是网红饮品能概括的了。
02
围炉煮茶
也要注意安全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许多人迷上了围炉煮茶,已经购买了全套茶具,准备在家尝试,这就带来一个健康风险了。一些茶具需要用到炭火,冬天为了保暖,人们一般会紧闭门窗,再加上围炉时人多,容易造成室内氧气不足,炭火燃烧形成一氧化碳。这时候,就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了。
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仅上海一市,每年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就有三百余起,其中就有因为在家炭火火锅或烧烤引发的。围炉煮茶的原理类似,也可能发生相同的危险。上海市卫健委建议:“应尽量避免在狭小空间内使用炭火进行火锅等烹饪操作,如使用切记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如果已经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刻通风,同时撤离现场。如果是救援其他中毒者,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把中毒者带到有空气新鲜的地方,保证他的呼吸通畅,赶紧送医。
在冬季,温暖的炉火加上茶汤、零食,能陪你和朋友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再注意一下健康风险,就再好不过了。
参考资料:
[1]《茶经》陆羽
[2]《“围炉煮茶”成今冬顶流,网店月销一万套煮茶套装》
[3]《法门寺塔地宫——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韩金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火锅烧烤一时爽,中毒防范不能少》上海市卫健委官方网站
作者:陈朝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
审核: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