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现在小编整理一下泉谱,选出十种比较心仪的古钱币(不包括机制币)让圈内一些朋友评选,结果如下:
现在来盘点一下这十种古钱币的身世,
10.双点金质太和五铢
太和五铢是陕西西安艺术藏品名店“水泉院”珍藏的存世数量稀少的北朝铜币,铸造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该钱存世数目非常稀少,非常珍稀罕见,备受藏家青睐,据专家介绍,太和五铢是因为铸行有限,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流通,未成北朝之统一通用货币,故传世及出土数量亦少,目前在艺术市场上升值很高,确实值得收存。
9.五代开平通宝
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开平通宝”生坑有红绿锈,而“开平元宝”熟坑无锈。“开平通宝”一般被认作为真品,开平通宝钱它的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其钱径约3.4厘米,重量不能测定。铸造的“开平通宝”四个字,以隶书书写,从上往右旋读。这种铸造的钱世上流传极少,世上流传的小平的“开平通宝”为“开元通宝”挖补以后改刻所成,还有一种被称为“当十开平元宝”的,经鉴定为赝品。
8.大齐通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徐知诰(李昪)所铸造,李昪曾为徐温养子,故名徐知诰,曾被徐温封作齐王,杨吴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废吴睿帝自立,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出于偏见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著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李弁铸造的“大齐通宝”,钱文纤细清晰,工整有力。宽缘。平背。色泽浅黄。
7.壮泉四十
由于新莽货币制度在于利用虚值大钱快速搜刮民间财富,自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六泉十布制度旋即即废。“壮泉四十”流通时间不长,铸造量又不大,存世极其罕见,为中国古代钱币之大珍,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6.“共屯赤金”圜钱
“共屯赤金”圜钱,现藏上海博物馆。青铜质。形制为圜钱,圆穿,面有币文“共屯赤金”,共系原战国时期魏国境内地名,地望今河南辉县,故知为战国晚期魏国所铸行。
5.国宝金匮直万
“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古钱币中的大名誉品之一,亦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国宝金匮直万钱币铸造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铸造;形制特殊,犹如一把打开财富宝藏的金钥匙!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2.6厘米,面文为“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部为正方形,边长为2.5厘米,内有两条竖棱,中间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顶部有“天府”二字,周身柔润,背面顶部有“蟾宫”二字,该版目前仅见一枚。
有人认为是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物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
4.齐六明刀
春秋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逐步取代西周时期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并开始形成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这就是黄河中游周、晋的“布币区”,东方齐国海滨地区的“刀币区”,以及南方楚国的“蚁鼻钱”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商品生产的需求加大,货币的流通量激增。春秋时期的货币流通区域,至战国时期,范围进一步扩大,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刀币和布币在许多国家并行。
齐国是海岱之间的东方大国,拥有山泽渔盐之利,商业十分发达,一直保持自己独立的刀币体系,到其晚期才出现圜钱。刀币从春秋时期即流行于齐国,种类很多,厚大精美。从面文、形质看,越早形体越大,制作越精。而至后期,铜质渐粗糙,形体变小。大约到战国中期威、宣之时(公元前378-前324年),齐国国势达到鼎盛时期,齐国境内的刀币皆统一于“齐法化”的形式
3.唐金质开元通宝
何家村窖藏出土了39类466枚钱币,其中金开元通宝30枚。金开元通宝正面楷书“开元通宝”,四个字,钱文间架端庄,疏密均匀,字迹清晰,制作规整,背面没有指甲纹或月牙纹,也没有文字。制作规整、精致,仅见于何家村窖藏,30枚金开元通宝出土时存放在“大粒光明砂”银盒之中,可见其珍贵程度。金开元和银开元都是仿照铜质的开元通宝铸造的,唐朝时,金开元和银开元并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主要是皇室贵族用来作游戏、压胜,或者是皇帝赏赐臣属时用的。
以金银钱作为赏赐,至迟在汉代就已出现。唐代赏赐、进奉金银成风。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大内的承天门,是唐代各朝皇帝颁布诏令、赦书或举行朝会庆典的地方。唐玄宗常常在承天门楼上陈乐设宴,招待臣属,并向楼下抛洒金银钱以作赏赐,形成有名的金钱会。当时的后宫三千粉黛,为了排遣孤独,消磨时光,也经常做抛掷金银钱的游戏。后来这种游戏还传至宫外,在贵族中广泛流行。直到明代,宫廷中还流行这种游戏。
金银钱由于正面背面有差异,也用来作占卜。《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有唐明皇时的宫中趣事,杨贵妃未入宫前,宫中嫔妃们常常用金银钱占卜,看谁的运气好,能侍候皇帝入寝。后来杨贵妃入宫专宠,才“遂罢此戏”。
唐代宫廷中还有一种习俗,婴儿生后三天或满月的时候,要替其洗身,举行洗儿礼。洗儿时还要馈赠金银钱,称之为洗儿钱。“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看来洗儿活动是很热闹的,用钱量也是很大的。《资治通鉴》中记载,杨贵妃在安禄山生日的第三天给其“洗三”,并用锦缎象包裹新生儿一样把安禄山包裹起来,用轿子抬着,众人感到新奇,大声喧闹。玄宗看着高兴,就赐给杨贵妃洗儿金银钱。洗儿金银钱一直到后代还很流行。
与铜开元通宝比较可以看出,金开元通宝、银开元通宝是仿造早期铜开元通宝制作的,即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至唐玄宗开元时期。从文献记载看,唐朝宫廷中与金银钱有关的占卜、游戏等活动多流行于唐玄宗时期。何家村窖藏文物属宫廷用物,因此,这批金、银开元通宝很有可能是玄宗朝的遗物。
2.永通万国玉箸篆
永通万国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连同布泉、五行大布并称北周三大美泉,是为“北周三品”之首。其铸造工艺不仅在南北朝、乃至世界铸币工艺史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面文“永通万国”,玉箸篆,“永通”意为永远通行,“万国”示天下万国可用。字廓深峻,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堪称“北周三品”之首。当时以一枚兑换折一钱五万枚,堪称虚值大钱之冠,民不乐用,流通时间不长。由于实行的虚价货币政策,所以“布泉”“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三种钱币后来亦逐渐减重。
1.九叠篆皇宋通宝
九叠篆皇宋通宝中国古代方孔圆钱,大多以“通宝”、“元宝”、“重宝”命名,以年号或非年号、国号或朝号为名,我们将这类钱币统称为“宝文钱”。宝文钱又分年号钱和非年号钱两种。非年号钱币顾名思义就是不以国号、年号为名。北宋自从宋太宗铸造“淳化元宝”之后,各个皇帝几乎每改元一次便铸造新钱币,这种铸币模式对明、清两朝钱币的铸造影响很大。北宋九个皇帝改元三十五次,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其实,年号钱并不是北宋的创造,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成汉李寿时期就有了。但是,像北宋那样每更换一次年号就变一次钱文,钱文随年号而变更的情况却是前所未有的。
(更多相关交流请加小编微信: 18602163523,一起欣赏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