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经过人们的选育培养,形态越来越远离它的祖先的样子,就体型来说是越来越粗短的。皮球珍珠的体型是最极致的,整个身体全角度变成了一个皮球的形状,达到了中国人所热衷的圆满的境界。那么这种珍珠鳞是怎么来的呢?
相对于文鱼、龙睛、虎头这些金鱼,珍珠鳞金鱼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而且这种金鱼并非在我国培育而成,而是一种外国金鱼。这话说起来还跟“一带一路”有着重要渊源了。
中国的金鱼在明清时就大量生产,通过福建泉州和广东广州两个港口,出口到世界各地,之前小编介绍过出口到日本的金鱼演变出琉金和兰寿两大品系,日本又出口朱文金到英国,演变出布里斯托尔金鱼,出口到美国演变出彗星金鱼,出口到泰国演变出泰狮、泰寿。
1817年,也就是嘉庆二十二年(清中期),有一艘葡萄牙的三桅帆船“科西多”号,到中国广州采购货物,再回到葡萄牙贩卖。由于中国的金鱼在葡萄牙很受欢迎,在中国采购的时候价格不高,运回葡萄牙能卖很高的价钱,所以“科西多”号从中国采购的商品,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还带了不少瓷质的鱼缸和金鱼。从中国带走的这批金鱼应该是普通的红色文鱼,因为在船上养鱼需要大量淡水,文鱼的抗逆性强,不容易死,再加上以前的龙睛等金鱼是珍贵的品种,不会轻易外传。
清朝时候,葡萄牙人要由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经停河内、吉隆坡,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沿着印度半岛西岸到伊朗,再沿着阿拉伯半岛到埃塞俄比亚,沿着非洲大陆海岸线,绕过开普敦,回到葡萄牙(苏伊士运河是1869年才通航)。沿着海岸线航行,可以随时停船补给,在路上也可以卖掉一些中国的产品,再采购一些当地的产品,甚至可以沿途再卖掉之前采购的东西,尽量地多赚一些钱。
科西多号在经停印度的时候(此时的印度为英国殖民地),就有一些当地人购买了一些中国的金鱼来饲养,其余的金鱼运回了葡萄牙。印度地处热带季风气候,水土也异于我国,红文鱼的鳞片就发生了变异,鳞片中间积累出厚厚的钙质(珍珠的成分也是碳酸钙),看起来就像一粒粒珍珠一样,这就是最初的珍珠鳞的品种——大红珍珠。不过这些珍珠鳞一旦脱落后,再长出的鳞片就是普通的鳞片了。
初代的珍珠鳞的体型应该还是普通文鱼的体型,与现在珍珠鳞圆滚滚的体型是有差别的,但是珍珠鳞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变异,饲养这些金鱼的主人小心翼翼地继续饲养选育这些金鱼,最终选出了接近现代珍珠鳞的品种,因为当时购买的文鱼品种只有红色,所以在印度时,人们没有能培育出其他颜色的珍珠鳞。
在清朝末年,印度的珍珠鳞饲养的数量就很多了,他们开始将大红珍珠鳞作为一种稀罕的礼物用于国家之间的外交,珍珠鳞金鱼开始外流。同治皇帝时期,要重修圆明园,印度就将大红珍珠鳞作为礼物赠给中国。珍珠鳞是在热带养成的金鱼,习性略微不同于国产金鱼,在经过长途的船运到达广州,再从广州运到京城,由于不熟悉金鱼脾性,这批金鱼就没有能养活。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目睹了这种稀罕的金鱼,心里割舍不下,务必要再得此异种,就和印度又要了一批。第二批到达广州之后,当时的李鸿章正任两广总督(他在1900年5月24日 到7月09日短暂担任过两广总督,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第一批在中国养活的珍珠鳞是在1900年),李鸿章看到印度进口过来的大红珍珠鳞,觉得奇货可居,就私自扣留一部分,给了自己的二女婿任德和(字思九,是李鸿章次女李经溥的丈夫,时任德和在广东任海关总监)。任德和将这些大红珍珠带到自己在上海虹口的私宅秘密饲养起来。
李鸿章在两广任上只待了一个半月,别的事情他有没有没插手我们不知道,但从扣留外国进贡礼品这件事上就可以管窥,连金鱼这种东西都要雁过拔毛,其他物品更不用说了。同时代的容闳估算,李鸿章死后留给子孙的明财有四千万两白银之巨(司马两,约合人民币五十多亿),另有田产、庄园、房产、在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中国通商银行的股票若干。李鸿章自己聚敛这么财富,他手下一层层一级级的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搜刮钱财。这些钱比慈禧太后花的钱的多多了,朝廷有这样的人,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
这个是题外话,我们养鱼不忘家国,稍微提一下。任德和在自己的私寓养金鱼,偶尔也有好友来访,任德和不免小小炫耀一下,别人讨要,他又不允。“慢藏诲盗”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让人惦记上了,迟早是要偷走的,但是任德和平常防范、检点严密,不好下手。
终于机会来了,第二年清明时(1901年),金鱼要产卵繁殖,下手的人提前买通了他家打扫鱼缸的佣人。金鱼产卵是下在闸草上的,一捆捆的闸草也没有人去清点,佣人就利用这个疏漏,将一捆闸草偷偷带出,门外有人端着木盆接应,就这样,顺利的偷到了大红珍珠的受精鱼卵。
此人也是养金鱼的老手,很快就孵出了一批“大红珍珠”,经过精心的喂养,第二年,这批珍珠鳞已经成熟,此人用五花文鱼和大红珍珠杂交,成功培育出“五花珍珠”(五花珍珠出现的时间就是1902年),五花珍珠再选育,剔除了黑、蓝色素,就得到了普通的红白珍珠。
当然这只是珍珠鳞金鱼的一支,另外一批珍珠鳞到了紫禁城,宫里有“四司八处”,其中“鱼处”就是管理金鱼的,鱼处即鱼屋子,有一名首领太监总管,带着五六名擅养金鱼的小太监,照顾宫中的金鱼,兼养鹦鹉、八哥等珍禽。也有宫外的鱼户养了好金鱼送进宫中,但是是不能进内宫的。这批金鱼就由鱼处管理,不知道有没有选育出新的品种。
清朝末年,后宫的中心转移到西六宫,这个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地考究过。东六宫的很多宫殿就空闲下来了,承乾宫原本是皇后的居住地,清朝末年竟然成了鱼处的所在地。《宣统出宫记》中记录宣统皇帝出宫之时,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厅总监张璧率人清查故宫财物,在乾清宫就发现“承乾宫内有龙晴金鱼数缸,约二百余尾,奇种异样,皆外间向不经见。游泳缸中有鱼数尾,大者约有一英尺长。”
1915年,这些金鱼都挪到社稷坛(改成中央公园,后改成中山公园)的金鱼陈列处统一饲养管理,期间社会各界也多由捐献,品种不断增加。据《中山公园志》记载,各界捐献的金鱼都是各色龙睛,可见当时珍珠鳞尚不多见。
1939年春,金鱼陈列处改建后,取名“知乐簃”。这一次做了一次清点,知乐簃有各色龙睛、蛋凤、绒球、龙睛球、红头、虎头、红帽子、蛤蟆头、望天、翻腮、珍珠金鱼21个品种1022尾。当时情况,龙睛金鱼是最多的,若是按数量排名的话,珍珠金鱼是最稀少的。
另有位于龙须沟沟尾的金鱼池,有多家养鱼场,其中最大的“知乐鱼庄”(1915年创立)有记录,曾经养过“望天、龙睛、珍珠、红头、帽子、绒珠、水泡眼、狮子头等”品种的金鱼。
最初的珍珠鳞金鱼的尾巴是短尾的,后来又选育出长尾(凤尾、长软尾),又选育出宽尾,这一方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是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观的变化,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非常喜欢凤尾这种特征,因为凤尾俯视的时候,看起来特别飘逸,感觉仙仙的,著名的蛋凤,可以长到一尺多,尤其喜人。那个时候,几乎各个品系的金鱼都有凤尾的品种,但是随着水族箱的使用,凤尾金鱼侧视效果不佳,鱼鳍看起来耷拉着,很没精神,人们就开始着手选育侧视效果更好的金鱼,凤尾鱼迅速萎缩,在市场上几乎都看不到了。
最初的珍珠金鱼,体型是扁圆形的,能养的更胖就显得格外可爱,一些金鱼爱好者就想:能不能养的再胖一点呢?有了这种选育方向,珍珠金鱼的体型就刹不住车了,最终在1960年,一位武汉的金鱼爱好者成功培育出体型浑圆的珍珠鳞金鱼,由于这种金鱼长得像只皮球,所以就干脆叫他皮球珍珠。
1970年代,人们用龙睛和珍珠杂交,培育出龙睛珍珠,但是这种珍珠的体型不是很圆,有点长,珍珠鳞也不是很突出。八十年代中期又用龙睛珍珠和珍珠鱼回交,改善了龙睛珍珠的体型和鳞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红白花高头金鱼和红白珍珠杂交,再用珍珠鱼亲本回交,选育出了红白高头珍珠。之后红白高头珍珠金鱼又与狮子头杂交选育,最终培育出皇冠珍珠金鱼。
目前,珍珠鳞的新品种和选育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奇异的品种。
中国的文鱼到了印度,变异成珍珠鳞,这种情形对我们应该有一个启示,金鱼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变,中国的金鱼到了美国后,可以长得巨大无比,现在中国的金鱼还没听说在非洲和澳洲有什么特别的变种,有条件的金鱼爱好者,不妨接着中国和非洲的关系好的时期,把中国的金鱼带到非洲去养养试试,看看能不能养出奇特的品种。哈哈哈。
原创不易,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