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
玛瑙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温润细腻,千姿百态。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和已经流传了成千上万年的玉石,玛瑙可谓是一部记载着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精彩绝伦的“史书”。玛瑙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同心层状、环带或条带状构造的玉髓。所谓玉髓,简单来说,就是纤维状隐晶质石英集合体。玛瑙曾经作为玉髓中的一种,与玉髓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独有的花纹或图案,尤其是具有同心层纹状或层带状花纹,因而我国历史上形象地称之为“马脑”。它的英文名称agate来自希腊文的拉丁字,源自最初的产地——意大利西西里岛西南部的阿契特(Achates)河——因为那里发现了五光十色的并最早被承认的玛瑙。
种类
玛瑙种类很多,有象形图纹玛瑙(玛瑙天然图案、玛瑙画面石、象形切片、图纹玛瑙、水草玛瑙、海洋玉髓、风景玛瑙、图案玛瑙、影子玛瑙等总称)、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冰糖玛瑙、北红玛瑙、绿玛瑙、紫绿玛瑙、盐源玛瑙、缠丝玛瑙、火玛瑙、戈壁玛瑙、葡萄玛瑙、狼血玛瑙、新疆和田玛瑙籽料、虫玛瑙等。
名字来历
古代蒙古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
“玛瑙”早期被书写成“马脑”,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所译的《阿那邠邸七子经》一书。南北朝时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称:“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色如马脑,故从彼名”。唐代高僧慧琳著《一切经音义》解释称:“‘阿湿缚’(Asmar-)者,此云‘马’也,‘揭波’者(-garbha),脑也。
”还有说法称,三国时期曹丕同父亲曹操北征乌桓,当地的人进贡玛瑙酒杯一只,曹丕见酒杯红似飞霞,晶莹剔透,便挥笔写下《马脑勒赋》,并在序中说:“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
有学者分析认为:说玛瑙出自西域,是因为当时我国所开采者数量有限,大多来自西域、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贡品,这些贡品常常是人们认识这种宝贝的重要途径。自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考虑到“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琼”和“赤玉”等名字也逐渐被“玛瑙”所替代。
玛瑙是怎么形成的
玛瑙是一种典型的低温矿物,是火山期后大型碱性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上升而形成的矿物。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
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分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呈晶体出现,常常在玛瑙的外层或内层形成晶体层,余下的水液跑不出去,被封闭在玛瑙的中心空洞部位,成为水胆玛瑙。玛瑙的中心可出现晶体和空洞,也可不出现晶体和空洞。如果出现晶体和空洞,一定是玛瑙同心圆纹理的最内层。晶体向内心发育,呈晶面显著的晶簇状态,无色、紫色、透明或半透明。封闭在中间的水胆能通过晶体的透明显示出来。
玛瑙生长时,热液的成分、外界条件的变化,使玛瑙的结构也发生变化,有均质的,有层带的,有隐现冰凌的,有实心的。这些变化表现了产地不同的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来分辨玛瑙的优劣是很重要的。玛瑙虽然坚硬锋利,但内部仍有小的孔隙,这种孔隙具备能渗入液体的条件。各地玛瑙结构特点不同,孔隙大小不同,渗入液体有难有易。
同一块玛瑙各层带间的孔隙也有不同,渗入液体也有差异。这种现象乃是玛瑙形成时,外界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外界条件变化大,热液浓度高,二氧化硅急速冷却,形成粗质地玛瑙;外界条件变化慢,热液浓度低,二氧化硅慢速冷却,形成细腻玛瑙。
玛瑙矿床主要分布于基性和中性熔岩被中,有时分布于次火山侵入体和凝灰岩中,属热液型,沉积型和砂矿型,以热液型为主。含玛瑙和玉髓的矿带多出现在中基性喷发岩系的多孔隙(杏仁状)岩石地段和熔岩破碎地段。玛瑙和玉髓充填于熔岩原生气孔的多节理交汇处和裂隙膨胀处。
玛瑙产地广泛,几乎遍及全球各地。红玛瑙主要来自巴西、印度、乌拉圭和中国云南;带玛瑙和黑玛瑙主要产自巴西、马达加斯加和乌拉圭;苔藓玛瑙主要来自印度和美国;灰白色玛瑙主要来自格鲁吉亚、冰岛、印度、美国和中国。中国的玛瑙主要产于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区。
保养方法
首先,要注意不要碰撞硬物或是掉落,不使用时应收藏在质地柔软的饰品盒内。要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或是人体汗水接触,以防受到侵蚀,影响玛瑙的鲜艳度。
其次,要注意避开热源,如阳光、炉灶等,因为玛瑙遇热会膨胀,分子间隙增大影响玉质,持续接触高温,还会导致玛瑙发生爆裂。
玛瑙平时摆放尽量避开阳光,经常擦拭保持清洁,有条件的话偶尔用纯净水泡一下可以补充水分,保持湿度玛瑙会更漂亮。小件饰品不佩戴时最好是放在阴暗潮湿处,接近玛瑙原生态的储存环境最好,尤其是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如果当前周围环境很干燥,就会引起里面天然水分的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