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敬敷
我国传统赏石文化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彰显?
本文分别就对观赏石的当代艺术表现特质和传统赏石文化的当代艺术诉求等方面加以论述,并以此共襄于同仁。
观赏石文化具有当代艺术表现的固有特性,这是它那真善美的普世价值、人赋妙意的“表现”本色和多元融汇的“当代”基因。
1.观赏石文化真善美的普世价值
当代艺术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普世价值为尺度,我国传统赏石文化中凝聚“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东方智慧为当今世界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那就是 “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仁者爱人的人与社会和谐的伦理观和心身一体知行合一的以人生为乐的乐生观。
传统赏石文化以天人合一为根本,追求齐万物的和谐生态,崇尚自然天成之石。在审美对象上力求保持观赏石不假人为的自然性,在审美主体上则力求通过审美达到人石合一的状态,或“神游其间”“莞尔不言”,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或因“石尤近于禅”,而感悟天地人生之大道。
天人合一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同一,而且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同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有仁者爱人的伦理观,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方面,观赏石成了人伦社会道德需求的寄托,坚强不屈、坚贞不渝、无私奉献、默默守候等是对石品的赞颂,更是对人格的褒奖。
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的是石人之间“有偏爱,不要有偏见”;进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石同乐的和谐赏石。
天人合一对于个人,必然是心身一体、知行合一的乐生观,乐生的人生必然是审美人生。赏石乐生表现在审美欣赏中就是“与石共语”“静听石语到三更”“石心石意石有情”,让心与身都得以在心灵的家园里栖息;表现在审美创造上就是人赋妙意的命题、配座、点评、组合、陈设,让心身得以陶醉在自己构建的自由畅达的理想王国里。
中国传统赏石文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赏石审美观,以石比德,和而不同的赏石伦理观,心身一体、知行合一的赏石乐生观,从本质上来说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之所在。
2.人赋妙意的“表现”本色
当代艺术承续了西方现代艺术以“表现”为艺术创造目的的本质属性,艺术创作不是为了对客观世界写实的再现,而是要表现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包括对未来憧憬的想象、幻想,甚而是潜意识中的梦幻。
观赏石不同于其他任何的人为艺术品的地方在于:
它不是观念与内容在前,然后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在观赏石的自然形式的框架内通过人的观与赏,赋以它观念与内容的妙意后而升华为天然的石质艺术品的,所以就本质属性而言,观赏石艺术是一种与当代艺术相通的表现的艺术。
3.观赏石在审美中的表现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它最具有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色彩。这一方面是观赏石本身形象的不确定的多向性;另一方面是赏析者因文化背景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对同一枚石头可以有不同的感悟。
其二,这种以观赏石的自然形式来賦以赏析者个人的情感与观念,在艺术表达的对象上是非常宽泛的,它包含观赏石表象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对于具象的,惟妙惟肖,可以形赋神;对于意象的,似与不似间,可以形会意;对于抽象的,难以名状,可理性直观。
其三,赏析者所表达的情感与理念是非常丰厚的,可感悟观赏石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在审美过程中,是由石及人的审美表象,到由人及石的审美意象,再到人石合一的意境的渐次递进。
4.多元融汇的当代艺术的整合优势
观赏石艺术不但有当代艺术“表现”的本色,还有当代艺术多元相融而整合的优势,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观赏石爱好者的人群构成就可以看出。
好石者中不论是庶民百姓还是官员学者,不论是石工石农还是藏家大贾,在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对艺术偏好的情节,有的在某一艺术门类还有相当的造诣,或者本身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从传统赏石文化来看,赏石与文学、书法、绘画的交融久矣。传承至今的赏石文化诉诸于文字,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到《云林石谱》《素园石谱》到《惕庵石谱》《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等等,难以数计;赏石诗文,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到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以至明清的林有麟、郑板桥、曹雪芹,灿若繁星;绘画书法同样历史久远传承至今。现在,石、诗、书、画一体的陈设几成惯例。
从当代艺术的多元相融汇而言,更多艺术门类好石者的出现,更多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科技人员、民间人士加入到石友行列,使最具包容性的观赏石艺术同时具备了多元融汇的当代艺术优势。
传统赏石文化的当代艺术诉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二是“拿来”,三是“整合”。
1.发挥——发挥观赏石自有的当代艺术特质
观赏石自有的当代艺术特质,在于观赏石表象的不确定性与多向性。一枚原生态的石头,在不同角度、不同观赏面转换的审石度势的过程中,观赏者也在对其进行命题的考量,进而观赏者将自己的观念与情感以妙意赋入其选定的形式框架之中,而作为艺术品的观赏石,则以具象、意象、或抽象的审美意象呈现。
观赏石具象、意象、抽象的解读和感觉的物象、知觉的形象、思维的意境的审美层次递进,正好构成了观赏石作为当代艺术的经纬坐标系统,其富于想象见仁见智的特色和优势,显而易见。
2.拿来——以当代艺术的观念激活传统中的当代艺术因子
传统赏石文化中不乏当代艺术的潜在因子,关键是如何来激活它。就拿当代艺术中的行为艺术来说,常常有人因其怪诞而诟病。其实这种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流派,不过是将事物或事件的过程作为审美的对象而已。行为艺术的特点是重在过程的体验。
我国传统赏石文化中的米芾就是一位行为艺术大家,流传至今的“米芾拜石”就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行为艺术,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拜石的过程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而那被揖拜的奇石是什么形象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说展望的不锈钢“假山石”的开光是一次受传统“拜石”启发而成功的行为艺术的话,那么重庆当代艺术家张奇开在有“世界艺术之都”之称的德国卡塞尔市的第八届卡塞尔文献展上的行为艺术或可“拿来”为“传统”所借鉴。
当文献展开幕式刚刚结束,一群穿着灰色布军装、头上戴着五角星帽的艺术家突然出现在开幕式现场,他们高举大旗,上面用中英文写着“艺术为人民”。随后,数千张传单从他们的手中抛出,引得现场观众争相传阅。
次日,这支“红军”队伍又登上卡塞尔的最高峰。张奇开策划的这次行为艺术,名为“国际新长征——红星穿过欧洲”,活动持续了三天,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
传统赏石文化中可激活为当代行为艺术的还有台湾石友对南田石的喷水观赏,以审美于干隐湿显再干隐的过程之中;雨花石从袋子中取出的递次置水;小品石的现场组合;昆山石的显微赏析;画面石的画面剪裁等等,如果将其赋予时代特色并作某种程度的规范化、程式化和设计也可能因而衍生为如茶道、花道相似的当代石道。
3.整合——将传统石文化与其他艺术形态融汇创新
黄云波将他收藏的摩尔石置于一废弃工厂的厂房之中,这让人联想到由当年国防电子工业厂房改建的北京798艺术中心,由兵工厂老仓库改建的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这个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
黄云波根据摩尔石造型多变的特点,以光色创意,制造出了摩尔石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有的泛着冷艳的蓝光如钢铁锻造;有的又如青铜铸造,金碧生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都要在全球化语境中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当代艺术所表现的正是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的反映。
有着世界历史上最为久远的赏石文化传统,有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石界同仁,都有着在全球化语境中彰显我国传统赏石文化中的普世价值的愿景。
在方法上借鉴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选项,也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项,因为观赏石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具有当代艺术潜质上的优势。
当代艺术是一个发展、创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多元、融汇的概念,对于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表现,可以极尽所思,对于艺术形式的传达,可以极尽所能。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赏石文化的当代艺术作品会更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图文来源:《宝藏》杂志
编辑排版:孙永凤
(转自《宝藏》杂志,图文版权归《宝藏》杂志和作者所有,转载需获著作权人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