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对发现于红山等地的一种玉器的称呼,又名玉兽玦。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
在神玉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里,先民们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弱,对自然界各种现象无法解释并充满恐惧,认为宇宙万物皆有神灵存在。而集宗教、神权于一身的部落酋长们,又极需借助一种实物载体来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从而展示自己的威严,实现统治。于是就找到了凝聚天地山川、日月精华的玉器。
北方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就是这个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玉器。红山先民把变形了的猪类动物作为神灵来供奉。一些专家认为“玉猪龙”是龙的雏形,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或许源于此。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离村子后面不远处的文冠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古玉,这块古玉就是现在的国宝红山文化玉龙。
到1984年,在辽宁朝阳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陪葬有玉器的红山文化古墓,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这两件都是带有缺口的玦状玉器,玦的头部是一种动物,由于这种动物的形状很像猪,因此被称做“玉猪龙”。
也正是因为玉猪龙的出现让之前张凤翔偶然发现的玉龙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1971年发现的玉龙也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它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红山文化玉龙是一条高26厘米,重1000克,周身呈墨绿色的玉龙,玉龙以一整块蛇纹石质岫岩玉料圆雕而成,通体琢磨,光洁温润。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并排有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躯体卷曲,整个身体构成一个很有力度的反“C”字,仿佛瞬间就要腾空而起。
C字形玉龙是由早期的玉-兽面-玉龙-玉猪龙逐渐演变发展而成为至高无上、全族信奉的神灵崇拜物,它象征着全部族的强大、腾飞、平安和吉祥。红山C字形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白玉猪龙高15厘米,宽10.2厘米,厚3.8厘米,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它通体用白玉雕琢而成,蜷曲如环,肥首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背部有一穿孔。
在普通人的观念中,龙或许和蛇、鳄鱼等联系会更多一些,龙和猪,不论是造型还是秉性,看起来都没有太多的关联,但怎么就在数千年前合为一体,变成了猪首龙身的造型了呢?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当时的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同时还有牧、渔、猎并存。而在这一时期,猪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都非常密切,它既代表着财富,又象征勇猛,还有可能是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畜。考古工作者在一些红山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的猪骨遗骸,说明红山人除了把猪作为一种食物外,还常把它视为一种“通天神兽”。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先民创造出了这种猪首龙身的形象。
这款基本上还原了白玉猪龙的原型,造型精致可爱,纹理柔和又不失力道,从它的整体便能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大气磅礴。
这款玉猪龙是经过它的原型进行抽象化雕刻而成,玉质细腻油润,雕工精湛,雕刻猪龙双目炯炯有神,威武雄浑,有辟邪纳福,吉祥美好之意。
这款C型玉龙雕工细腻,玉质油润,造型也参考了最早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圆润丰满,气韵传神。赋予了平安无事,辟邪的寓意。
这款玉猪龙将原型进行了简化雕刻,雕刻的玉龙双目炯炯有神,威武雄浑,线条流畅,工法细致,形象自然。也是除恶挡煞,辟邪消灾,祈福呈吉的吉祥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