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连续几天,福州都在午后起了狂风暴雨。
某天,雨后遇见彩虹一现。
武夷山,却还只是小打小闹下了点雨,茶山里的泥土都没湿透。
茶农们只能望天兴叹,这老天什么时候才能雨露均沾。
此时的武夷山像被一个升腾着高温的结界所控制,站在街边,空气纹丝不动,热气腾腾凝结,让人透不过气来。
好在,第一轮焙火中的新茶陆续出炉,让这个炎热酷暑,有了些许茶香飘逸的清凉。
不过,想要尝鲜的茶友们,真要准备好512G的味蕾容量——一场试茶十几款茶齐上阵,一天下来喝个几场,最后就是贾宝玉的结局——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喝了什么吗?不记得了。喝到什么特殊香气滋味了吗?
呃,忘记了。
现在的武夷山,最不缺的就是刚焙出来的新茶,随便一户人家,都能拿出个五六款新茶。
两三户人凑一起,就可以起一场新茶交流会。
因了去年的大旱,茶人们对今年岩茶品质,心知肚明。
赶着新茶出来,带上几泡,约几位友人,好好品评一番,知己知彼,方能把握今年武夷岩茶的市场动向。
《2》
虽都是一道火出炉,但不同茶农带来的茶,却有着不同的表现。
十来款放一起,冲泡出来,便能看出明显的不同。
汤色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的茶火功高些,有的茶火功低些。
这是基于每个做茶人对自家茶叶的风格定位、焙茶理念都有各自的想法,于是,就算同为一道火岩茶,但汤色也区分着浓淡深浅,没有两款茶的汤色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武夷岩茶的第一道火究竟要焙到什么程度合适呢?
针对焙火,家家都有经念,有人说一道火成型,有人说文火慢炖至少需焙三次。
不一而足。
说一道火焙成型的,便是添了温度加了时长去焙茶,焙出来的茶汤色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当然,具体还看茶主人如何定位自己的茶,橙色大约是中火程度,橙红或更深则是中高火、足火。
认为要文火慢炖的人,这第一道火便极少会下足火力去焙。
炖出来的茶,基本都是轻火,给后期复焙留下了茶叶吐青、转化的空间。
还有些茶农,可能就简单给茶叶去去水汽,基本还保留毛茶的状态——他们不愿意让茶叶改变太多,这样更容易让成批量收购的茶商相中。
不同的出发点造成了工艺的不同,也就让同为一道火的岩茶,焕发出了不同的色彩标识。
《3》
相较之下,一道火成型,是难度较大的。
相比文火慢炖,一道火成型更考验焙火功力。
若火吃猛了,焙出来的茶焦苦味明显,失了品种特色的香气,足足放上半载一年也不一定能退得好。
若火吃急了,茶叶外焦里嫩,反出来的青涩与表面的焦苦感一结合,喝起来啥味都有,杂乱不堪。
这种茶,复焙也挽救不了——茶叶的表皮锁死了,火透不进去,再怎么焙也只能是表面更焦,里面还是半生不熟。
大有烤肉那种外焦里嫩的感觉。
当然,一道火焙成型,是比较传统的焙火观念。
在传统的岩茶制茶观念里,七八月份焙出来的茶,放个大半年退火,等来年喝,刚刚好。
这种茶火功遒劲、滋味感强,退完火汤感柔顺,很受老茶客青睐。
为此周亮工还写过诗以记之: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在当下的武夷山,有些老师傅仍旧保留着这样一次性用高火把茶焙成型的技术和习惯。
有些年轻一辈的茶人,想来也有尝试过,但成功者却是寥寥。
一道火成型,不仅能显示焙茶师傅的技术,还能省下不少成本——后期每复焙一次,都在往茶叶上叠加焙火成本。
于是,武夷岩茶的焙火也产生了鄙视链——往往是低端茶会选取一次焙成型的焙火方案,一来不怕焙坏,二来能把成本压低。
是以,我们曾经在不同场合,喝过不少所谓的工作茶、办公用茶,都是火高到咂舌而内质却空无一物。
如此难喝的茶也能招待客人?
活生生鄙视链底下的产物。
《4》
相较之下,文火慢炖是随大流的一种焙法,不太考验技术,还具有较强的纠错性,为后期的调整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就像作画,先用铅笔勾勒,不足处还能擦了重画,而一旦上了色便是定了稿,修正不了。
当下的武夷山,基本所有的好茶都是用文火慢炖一道一道焙出来的。
甚至还有有人宣扬,焙火越多道茶越好——于是有人生产出了焙十几道火的岩茶。
概念也好,真焙了那么多道火也罢,薄如纸的茶叶,能经得起几次高温烘烤?
细思之下世人心中自有答案。
不可否认,文火慢炖可以更好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内质,但是次数也不宜太多,两次、三次即可。
如果真要焙了五六次,只能说明焙茶者技艺不足,每次焙火只是在表面过过水汽,根本没让炭火吃透到茶叶内部。
如此焙茶,空有其表,极其失败。
众所周知,武夷岩茶品种之多,茶香多姿多彩,尤其是呈现出的各种绮丽的花香,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只能用味蕾鼻腔去细细体会。
故而,刚焙过一道火的岩茶,是闻香最佳的时机——比如是什么花香,桂花、兰花、栀子花……,清幽的还是浓艳的,鲜爽带甜感的还是成熟有腻香的,此时闻之,必定令人醍醐灌顶,大呼惊艳。
如今年新出的轻火版《武夷山十二金钗》,十二种茶皆是一道火,分装着十二种不同的香气与滋味,曼妙迷人,香氛绵长。
为闻香识茶者的,葵花宝典。
《5》
一道火究竟要焙到何种程度,看茶看人。
每一款武夷岩茶自有其个性,不必为焙火而焙火。
若刻意去抹杀,非要把所有岩茶都焙成个红汤浓味,那真心不必。
这第一道火,定位了每款茶后期的走向,至关重要,望茶农们,珍之慎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