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三彩:出场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

07-05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三彩:出场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及《长安十二时辰》中有许多历史细节值得我们去探讨。比如在这部剧里就出现了唐三彩,因此许多人就都在讨论剧中的唐三彩:唐三彩在剧中出现的场合对不对?

那到底对不对呢?今天我就结合这部剧,先说一说唐三彩该不该出现,再和大家聊一聊唐三彩是怎么来的,起底它的"身世"。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中的唐三彩

唐三彩:不是装饰品,而是陪葬品

唐三彩,全名叫唐代三彩釉陶器。如果我们从它的样式上来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更接近瓷器,而不是陶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印象中的陶器是这样的:

陶器

简而言之,就是——土。

是的,陶器一般看起来都比较土。直到现在,很多农村应该都还在使用陶器水缸,用陶坛子腌制萝卜和咸菜,也是农村的标配。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里还有很多,我奶奶也会用它来腌制各种东西。但是现在老家陆陆续续都已经没有了。

但唐三彩却十分华丽:

唐三彩色彩浓艳

为什么会比一般的陶器更加华丽呢?我刚才说了,它的全名叫唐代三彩釉陶器。

从这个名字上我们可以分析出两大特色:第一,陶器外上了釉。瓷器一般也会上釉,所以,唐三彩在外貌上很接近瓷器。第二,它上了色,是"三彩"的。说的三彩,其实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其中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才叫"唐三彩"。

目前的所有唐剧中,出现了唐三彩的好像只有《长安十二时辰》。这自然是原著作者和剧组们刻意去还原的。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三彩

但是就有网友说了:唐三彩是陪葬品,怎么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唐三彩确实是陪葬品,但是相信大家也看到网友们的讨论了——因为在剧中,唐三彩出现的场合是棺材店,在棺材店里出现唐三彩,从理论上来说,自然也就是合理的了。

唐三彩为何是陶器,而不是瓷器?

陶器和瓷器有何区别呢?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古代瓷器,大都都是国宝级别的珍品。

许多古代瓷器,我们现代人看了都会被美哭。

宋代瓷器

不仅会被美哭,许多制瓷工艺在当代也已经失传了。我们如果想再通过传统的方法炮制出那么精美的瓷器,已经很难很难。

相比于瓷器,陶器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那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换句话说,陶和瓷有何区别?

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用来烧制的土的成分是不同的。陶土很容易就能找到,我们路边找个比较有粘性的黄图或黑土,就可以烧陶器土。

黄土

我小时候就试过,用黄土捏一个小坛子,然后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里面放进木炭,点着,将土坛子放进去,然后再密封。当然了,小时候比较调皮,但很多技术我自己摸索是摸索不出来的,所以只是将土坛子烧成了半成品——很硬,但是还没达到陶的水平。

瓷器的土比较复杂,一般瓷土包括高岭土和化妆土两种,土里面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且含铁量低。

高岭土

这些土其实也很常见,大家在路边很可能都见过,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第二点不同在于,烧制的温度也不一样。陶器烧制时所需的温度在一千以下,一般600—900度就行了。但瓷器的温度必须在1200以上。否则,它们只能是土,而无法变成陶和瓷。

之所以温度不同,和土的材质是有关的。陶土容易烧制,瓷土要求更高。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说,那是不是因为唐朝的技术生产不出瓷器啊,所以才生产陶器作为陪葬品?

当然不是。实际上唐朝瓷器的生产水平已经很高了。比如在《长安十二时辰》当中,李泌和何监喝茶的这段剧照当中,李泌递给何监的这个茶杯就是瓷器。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这款瓷器茶杯可不是杜撰的,在历史上确实流行过。

比如这款,实际上参照的就是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在历史上一直有人提及秘色瓷,但是到底秘色瓷是什么色,长期没人搞得清楚。

但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为我们解开了"秘色"的神秘面纱。

秘色瓷杯

而且法门寺地宫中的《衣物账》上明确写着:"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

也就是说,一共有秘色碗7个,秘色盘子6个,还有"二口银棱"(两个银棱)。

秘色瓷盘

八棱净瓶

我们从现在的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当中,就能很轻松地看出唐代瓷器的水平。

所以,并非是唐朝的瓷器生产水平不行。

那为什么陪葬品中有很多作为陶器的唐三彩呢?这其实和唐朝的陶业发展以及当时的陪葬风潮有关。

首先,唐朝的陶业发展及其迅速,而这些陶器生产比瓷器也稍微简单一些,产出较高,所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而且相比于瓷器,陶器的塑形更加简单,可以制造出想象中的任何一种形象。

唐三彩胡人骑骆俑

不论是马,还是牛,还是人物形象,都可以用陶器表现出来。

1984年8月出土于上林湖焦家湾出土了一个青瓷墓志罐。这个高达29.7厘米、底径8厘米,生产于越窑的陶罐,就看成唐代制陶业的一大典型。

青瓷墓志罐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上面写了很多字。

这些字的价值更是远远高于陶罐本身。在陶罐上,这些字迹记录这墓主人生卒年代、生平事迹、主要经历乃至婚姻家庭、生儿育女、生活状况,等等,这对我们研究唐朝和唐朝人的生活至关重要。

其次,陶器陪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必备品,早在"原始"时代,中国人就开始用陶器充当陪葬品。距今五千年左右历史的大汶口文化当中,就出土了许多陶器陪葬品。

大汶口陶器

到了唐朝,政府甚至规定了朝中各品大臣去世后所能使用的唐三彩陪葬品的数量。

当然了,对大臣们或者有钱人来说,我只要买得起,你管我用多少来陪葬?政府又不可能监督我下葬咯。

所以,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唐三彩,还真的是多亏了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作为文物,唐三彩中许多精品都流失海外

说来很遗憾,最初中国人对唐三彩的了解有限,许多唐三彩都被当成赝品或者是不值得收藏的东西被毁掉了。

在许多收藏家的眼中,这种花花绿绿的东西好像并不是特别美观,制作工艺似乎也算不上精湛。

所以,目前许多唐三彩的精品的收藏者,其实是一群老外。

2016年三月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中国陶瓷文物,一共成交12组15件唐三彩,总成交额高达88.05万美元。其中估价20万到30万美元的第135号拍品是一对唐三彩镇墓兽,最后这对镇墓兽以38万美元成交。估价15万—18万美元的第145号拍品唐三彩马最后以19万美元成交,第139号唐三彩马以13万美元成交,位列第三。

唐三彩镇墓兽

这是2006年的价格。如果放在现在,估计得价值百万,甚至是更高的价格。

近年来,也有一些国内的藏家开始从国外购入唐三彩文物。但是遗憾的是,有一类文物是,买不回来的。

比如收藏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唐三彩马:

唐三彩马

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唐三彩胡人牵牛图:

唐三彩胡人牵牛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两尊易县罗汉像:

唐三彩易县罗汉像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文官俑:

唐三彩文官俑

还有同样是东京博物馆收藏的持鸟女俑:

唐三彩持鸟女俑

这些文物都是当世珍品,且无可复制。

它们被埋藏在地下上千年,默默地陪伴着墓主人。但是,估计墓主人生前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墓穴中的"伙伴"一经出土,便流落异国他乡。

中国人最讲究落叶归根。

毛之不附,皮之焉存?恐怕那些古老的祖宗亡灵们,现在的内心也是难以平静的。

比格犬价格

和氏璧是什么玉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