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茶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又称“江州茶”、“庐山茶”、“云雾茶”、“钻林茶”,自明代始称“庐山云雾茶”,以原产地(庐山)终年云雾弥漫而得名。庐山产茶的历史始于秦汉,兴于唐,盛于宋。
《庐山志》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汉末道教亦传入庐山),至东晋、南朝时,庐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修行者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竟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寺院周边,劈崖填谷,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名庐山茶。”
《本草衍义》载:东晋成帝时期(326)年,江州刺史温峤上贡江州(庐山)茶,“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300斤。”
九江庐山茶在晋代就成为贡茶,明清时期为山民的生活来源之一。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
1959年被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被评为商业部全国名茶,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5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同年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5月庐山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百年世博金奖
庐山云雾茶的品质特征
庐山云雾茶因产自中国江西九江的庐山而得名,且由于庐山终年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日照期短,漫射光等天然条件影响。
庐山茶园
茶生其间,芽叶肥壮,白毫披复,持嫩性强。加之精巧的采制工艺,形成“外形条索紧结壮丽,青翠多毫,内质香气鲜爽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而甘,叶底嫩绿匀齐”的优异品质,在我国名茶中独具一格。
庐山云雾茶品质的差异,与茶树种植海拔的高低相关。海拔较高地域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明显优于其他地域的产品。
2019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种专家联合江西九江当地专家合作选育的庐山云雾茶专用新品种——庐云1号、庐云2号和庐云3号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庐山云雾茶按照GB/T 21003-2007《地理标志产品 庐山云雾茶》的规定,其产品分为四个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庐山云雾茶的各等级茶叶的感官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庐山云雾茶的感官品质特征
资料来源:引自《GB/T 21003-2007地理标志产品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工艺
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理条→紧条做形→烘干。加工机械为:滚筒或热风杀青机、揉捻机、振动理条机、烘干机,设备要求符合茶叶炒制机械质量安全。具体来看:
鲜叶采摘
采用《庐山云雾茶加工技术规程》DB 36/T 1029—2018的采制标准:“以适制庐山云雾茶的中小叶种茶树的幼嫩新梢为原料,不带蒂头,不含鳞片、鱼叶,无劣变或异味,无其他夹杂物”。鲜叶等级分特级、1级、2级、3级。各级鲜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上:庐山五老峰下;下:庐山有机茶基地
表2 庐山云雾茶的鲜叶原料分级指标
鲜叶摊放
摊青设备主要有摊青架、篾垫、摊青槽。摊放程度以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青气消失,清香显露为宜。
清新的庐山云雾茶新叶片
杀青
采用滚筒或热风杀青机,通过提高叶温,钝化酶活性,散失青草气,是庐山云雾茶色、香、味、形品质形成的基础。杀青至鲜叶色泽转变为暗绿,叶质柔软,手握成团,此时杀青叶含水率为58%~65%。
初烘理条
揉捻叶在理条机中经过初炒使水分初步散失,直到条索初步紧结,白毫初步显露。
紧条做形
放置于理条机内进一步紧结外形,散发水分,形成紧直的外形。
烘干
烘干分为初烘和复烘两步。将紧条后的茶叶烘干至外形紧直显锋苗,含水率为6%以下。
庐山云雾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