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你真的了解观赏石吗?

11-09

你真的了解观赏石吗?

赏石渊源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赏石文化记录,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据《阔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

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代(公元前廿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据史料载:周武王伐封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

《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而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显然,这些300O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

很可能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 (而非宝玉或石雕、石刻制品)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对应古代“丑石文化”在近现代形成的“美石文化”,从赏石理论的衔接点上来讲,是直接从近代雨花石赏石理论脱胎而来,其本质上是古代赏石“丑石观”的发展、变异、革新。

再从赏石实践上来讲,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广西红水河里发现的彩陶石、来宾石、大化石及草花石等,作为赏石审美对象,直接萌芽催生了当代赏石“美石文化”理论。且以“形、质、色、纹”为赏石要诀的当代赏石理论,也融合、吸收了近现代我国台湾地区的雅石文化、日本当代的水石文化精华。

如从置石形式上来看,广西柳州地区的横卧赏石法,沙盘赏石法,都能看到台湾地区的雅石文化、日本的水石文化的印迹。

后来,当中国还处于“文革”大动乱时期,日本赏石家率先复兴东方的赏石文化,并在欧美赏石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一段时期内,西方不少赏石家,还误以为东方赏石文化精华在日本,这是可以谅解的。其实日本的水石文化,也源于中国的唐宋“文人石”文化,这才是中国赏石家真正的骄傲。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赏“丑石”文化,并借鉴吸引当代日本水石文化、我国台湾地区雅石文化精华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赏“美石文化”,可以说是代表了世界赏石史上最先进的赏石文化。

当代赏石复兴运动开展以来,奇石新品种之多,赏石新团体新人之多,赏石新报刊新理论之丰富,赏石展览、展销会规模之大,次数之频繁,都创历史之最。

观赏石如何赏?

观赏石是中华石文化的衍生文化。观赏石的出现,给追求“意境”之美的中国文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载体。奇石之美,美在欣赏者的文学、美术、音律、哲学等多种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是天然之美印证心境之美的最佳体现。

观赏石,重在一个赏字,赏石之“形”是起点,赏石之“意境”是终点。如过分强调追求赏石之“质”、石之“色”,最终会背离赏石美学的轨迹,赏奇石标准,变成赏玉石、印章石标准,那就离开了赏石的范畴了。

中国唐代大诗人、著名奇石鉴赏家白居易提出了奇石的审美标准,“丑、形、质、色、老、势、气、灵、禅”;宋代著名“石颠”书画家米芾又提出了“瘦、皱、 漏、透”四原则。历代赏石家又有“清、丑、顽、拙、怪、神、巧、文、雄、宁”等之说,据此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人石”文化,这种融和了古代儒、释、道思想的赏石文化,更属于人文化、精神化、哲学化的范畴,这种神秘莫测的深奥的赏石境界,令重视石质石材等理性、科学赏石的西方赏石家望尘莫及。

从古代赏石以“皱、瘦、漏、透”赏“丑石”四字要诀为美学特征的“审丑石文化”,到近现代赏石以“形、质、色、纹”赏“美石”四字要诀为美学特征的“审美石文化”,中国历代赏石之路已经走了2000多年。

遗憾的是,当代赏石的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赏石实践之发展,赏石评论、赏石理论的严重缺乏、滞后,使得中国当代赏石界出现了一股以企业家为主体的财势力量炒奇石风气,动辄以自我估价1亿元,炒作黄河石《人之初》,以宝玉石专家估价1.3亿元,狂炒风砺石《鸡雏出壳》。这种当代“奇石神话”模式,不得不让人警觉其背后的目的。

从“赏丑石文化”把奇石当作非艺术品来审美的观念审美,到“赏美石文化”把奇石当作艺术品来审美的形式美学审美,再引发奇石艺术品的商品化、雅俗共赏的奇石收藏的大众化,中国历代赏石文化的变迁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审美变革史。

责编:未归

来源:本文来源海上石语,欢迎关注和支持。

欢迎关注赏石达人网,了解更多的赏石文化知识和理论。

檀木手串怎么盘

茶宠喷水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