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最头疼的事就是诱鱼,鱼不进窝,任凭技术再好、饵料再香也无济于事。
可是当你好不容易把鱼诱进了窝,以为要狂拉爆护的时候,又一个头疼的事出现了,那就是鱼光在那里吐泡泡,怎么都不肯咬钩,简直急死个人。
窝里有鱼不开口咋办?大多数钓友的反应就是饵不对,要换配方、换味型,于是一个小时开三团饵~
饵料确实有关系,但鱼不咬钩并非绝对是饵料的问题,建议大家不要钻牛角尖,一条路走不通何不尝试换一条路呢?、
有鱼不开口?要想想是不是窝料打多了
窝料多不会死窝,只是会延长发窝的时间,或者说延长鱼开口的时间(这里的“开口“指的是吃钓饵)。
一般情况下,窝料多点影响不会特别大,毕竟野钓还有那么多小杂鱼,窝料打下去小杂鱼也是会消耗掉一部分的。
不过天冷就不一样了,天冷小杂鱼没那么多,加上鲫鱼鲤鱼的活性下降了,吃的也少了,所以窝料打太多的话它们一下子吃不完。窝料吃不完,不代表绝对不吃钓饵,但确实会降低吃钓饵的概率。
所以我个人建议野钓能少打点窝就少打点,后期补窝更得慎重。可万一你要是忘记了,一不小心打多了该怎么补救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等,等鱼把窝料吃完,或者窝子里的鱼数量变多,那自然而然就能钓起来了。
还有一个办法是钓窝边,这一招钓大鲫鱼、鲤鱼比较有效,因为大鱼都比较谨慎,不会一过来就跑到窝子中间吃饵。他们会先进行试探,确定安全以后也是从窝边散落的饵开始吃起。
鲤鱼就更狡猾,往往是吃一口就跑,过一会儿再来吃一口。
我们要是钓窝边的话,反而会让鱼觉得是食物散落的碎屑,吃的比较放心。
有鱼不开口,可能是水底有脏东西
水底不干净,饵料就有可能被掩盖,导致鱼找不到。鱼找不到饵料,但又能闻到气味、能发现饵料散落下来的雾化,于是它们就会各种找,气泡就是这么来的。
夏天我们主要考虑“酱层”,或者大量窝料以及一些食物腐败后产生浓烈的气味,导致鱼不敢下底。
冬天酱层的问题不需要特别担心,只是冬季大多以钓草为主,而草区附近下竿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水草不会顺着你的心意长,有些地方你乍一看很好,但水底可能全是密密麻麻的。
这种情况下作钓就非常难,除非是鱼比较多且活跃,饵料在下沉中就被截口,要是到底了基本就没动静了。
碰到这种情况,能换个钓位是最好的,如果你不愿换钓位,那就只能剪铅皮了,让浮漂的上牵力大一点,把饵料往上提一提(浮漂配合着往下拉)。
一般开始钓离底10~20公分就差不多了,这个没有固定距离,主要看水草是怎么长的,还是不中鱼再钓浅。
天冷以后钓浮,线组尽量细一点,饵料也要柔软细腻比重轻,这样鱼吃着才方便。
饵料该怎么调整
饵料当然也是有影响的,那该怎么调整呢,按照我的思路来的话,直接换成蚯蚓或者红虫,这在天冷时是很对路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我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挂饵料钓半天都不吃,换上蚯蚓马上给口,口还特别凶!
天气越冷,红虫的效果越是比蚯蚓好,因为红虫更鲜艳、个体更细、更有诱惑力!
如果你一定要使用商品饵,我个人建议是把饵料的味型放大一点点,这样可以吸引鱼的注意,其次是可以刺激鱼开口。
之前我有写文章说过,天冷钓鲫鱼可以加“蛋奶”、“千里香”之类的香精,就是促开口用的。
鱼不吐泡泡也不代表没鱼
既然都说到这里了,那就索性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对于大部分钓友来说,没有那么多专业的设备,所以对于“窝子里有没有鱼”这件事,只能通过浮漂有没有动作、钩子有没有钩到以及窝子里有没有鱼星这几点来判断。
这三点确实可以参考,但未必准确,比如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钓到或锚到鱼、浮漂没有一点信号,就连鱼星也没有一个,但把摄像头放下去就能看见很多鱼在那吃饵。
我的意思是,下次钓鱼没口,也可以试试文章里提到的几个方法,就当窝子里是有鱼的,只是鱼没好好开口而已。
文章就写到这里,感谢大家观看。
最后再补充一句,换季的时候天气变化比较大,这对鱼的活动摄食都是有不小影响的,所以不开口也情有可原。
有可能你把所有能试的办法都试了也无济于事,别着急,这是正常的,而且你钓不到别人也钓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