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揭秘珊瑚:科普小知识

09-26

揭秘珊瑚:科普小知识

近期,一艘日本货船在毛里求斯东南部环境非常敏感的水域泄漏燃油,导致当地珊瑚礁岌岌可危。什么是珊瑚?珊瑚正在遭遇一场怎样的危机?珊瑚退化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何种影响?又有哪些原因导致珊瑚面临消失的困境?

海底热带雨林

海洋中,珊瑚因其千奇百怪的形态和色彩斑斓的颜色备受关注。其实,珊瑚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由体态玲珑、色彩艳丽的珊瑚虫聚集而成。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石灰石(碳酸钙)来制造自己的骨骼,成千上万的珊瑚虫聚集在一起,经过不断地新陈代谢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珊瑚礁。

珊瑚礁生物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相当苛刻,其主要成员造礁珊瑚,对海水水温要求较高,在年平均水温 23℃~ 27℃的水域生长最为旺盛。如果生存环境低于 18℃,造礁珊瑚只能生活,无法实现成礁。因此,珊瑚礁生物群落通常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及邻近海域。有强大暖流经过的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生物群体;相反,在属于热带的非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由于常年存在低温上升流,则没有珊瑚礁及其生物群落的分布。因此,18℃以下的低温和 30℃以上的高温对于绝大多数珊瑚来说都是不利的环境,会引起珊瑚白化或死亡。

死亡的珊瑚丛除了水温,珊瑚礁生物群体对水压、盐度、海水清洁度也有较高的要求。珊瑚虫与共生的虫黄藻互相依存,珊瑚虫依靠虫黄藻光合作用提供营养,珊瑚之所以拥有斑斓的色彩也是因为虫黄藻的存在。如果环境不适,虫黄藻离开,珊瑚虫就会变成白色,然后慢慢死亡。

珊瑚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珊瑚礁覆盖面积不到海底的2‰,却为近 30% 的海洋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它们还是大洋带鱼类幼鱼的理想生长地,这使得珊瑚礁成为地球上极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珊瑚礁为人类提供了价值近3万亿美元的服务,支持着全球1/10的海洋捕鱼量,有5亿人依赖珊瑚礁生态系统从事渔业养殖、观光旅游等工作。可以说,珊瑚礁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周围海洋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

在珊瑚中游动的小鱼

消失的危机

生机勃勃的珊瑚礁地带,生活着一种人见人怕的棘皮动物——长棘海星,是食欲旺盛的“珊瑚杀手”。

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长棘海星和其他海洋生物之间保持一种相对平衡,可以清理“老弱病残”的珊瑚,维持珊瑚礁的健康生长。如果长棘海星暴发,它们通常会爬到珊瑚上,啃食表面的珊瑚虫,造成珊瑚死亡白化。

虽然长棘海星暴发被认为是造成珊瑚礁死亡白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全球气候变化给珊瑚带来影响则更为深远。

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全长2300多千米。近年来,大堡礁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广泛的珊瑚白化现象。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成为珊瑚大面积白化的重要肇因。统计显示,2016年海水升温在澳大利亚大堡礁远北部和北部造成超过26%和67%的珊瑚死亡。

大堡礁科学家预测,在升温2℃的情境下,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退化;在升温 1.5℃时,珊瑚礁退化的比例减少到 70%~90%。如果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挽救措施,按照现在的退化速度,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在本世纪末从地球上消失。

大堡礁珊瑚白化只是珊瑚生存危机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已有超过一半的珊瑚出现严重退化现象。

从自然角度而言,海水升温、海水酸化、珊瑚疾病、长棘海星暴发等使多彩繁盛的珊瑚礁变成“白色坟场”。此外,人类活动对珊瑚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珊瑚礁适宜生长在营养少、阳光充足的环境中。人类向海洋中大量排放污水会造成近海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和浮游植物密度上升,海水透明度降低,形成赤潮。这使得珊瑚体内共生藻的光合作用被抑制,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逐渐白化的珊瑚

我国珊瑚礁分布面积约占全球的13.5%左右。研究表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及海南岛沿岸珊瑚覆盖率大幅下降,南海珊瑚岛礁周边的珊瑚数量锐减。专家表示,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岸工程、城市排污、破坏性渔业等人类活动对珊瑚礁带来的侵扰,造成我国珊瑚礁呈现退化减少的趋势。科学家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洋污染日趋严重,珊瑚礁的死亡速度将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意识到,开展珊瑚礁保护和修复势在必行。

保护在行动

珊瑚礁的保护和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建立了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福建东山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广东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等,以珊瑚礁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经过多年努力,当地珊瑚礁生态系统重焕生机。

一些地方还通过立法、监测等手段加强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海南省珊瑚和砗磲保护规定》中明确禁止珊瑚礁和砗磲制品的出售、购买、运输、携带、寄递等行为。与此同时,随着珊瑚礁监测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珊瑚礁生态监测、保护修复等成效。

南海永乐龙洞海底下美丽的珊瑚礁
摄影:赵建东

对于退化严重的珊瑚礁来说,其自身恢复能力衰弱,需要通过人为手段辅助,逐步恢复珊瑚礁态系统。比如,通过增加幼体补充数量、有效培育成体及提高底播移植存活率等方法,增加造礁珊瑚数量,提升珊瑚礁恢复能力。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在海南三亚、广西涠洲岛及我国西沙、南沙等区域开展了大量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珊瑚礁生态修复和管理技术模式。

俯瞰南海永乐龙洞美丽的生态
摄影:赵建东

增强民众的珊瑚礁保护意识也同样重要。深圳市民间组织“潜爱大鹏”以“种珊瑚、种人心”为口号,开展残枝培育、生境维护、珊瑚礁普查等活动,将普通潜水员转变成海底珊瑚礁生态维护的民间科学家。

珊瑚礁修复技术组成复杂,目前尚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珊瑚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还需要较长的探索。专家表示,在寻找珊瑚生态系统恢复方法的同时,应更多普及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知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珊瑚的破坏。保护珊瑚礁是一项以保护全民利益为目标的巨大工程,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消除造成珊瑚礁退化的影响因素,让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弹性自我恢复,不能一蹴而就。

转自:科普中国

德国短毛犬成狗多少钱一只

地图鱼价格多少钱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