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博物馆珍藏铜镜揭秘:古代真的是光彩照人吗?

04-21

博物馆珍藏铜镜揭秘:古代真的是光彩照人吗?

中国古代的铜镜样式有很多,各个朝代的款式特点都有差别。中国出土的铜镜数量很大,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代,各个朝代的铜镜出土。按照文献的记载,春秋以前是用一个盆装着水来照人,古文字中的“监”恰恰反映了这一情况。甲骨文的“监”,字形如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正像一个跪坐着的人面前一个器物,这个器物就是盛水的。跪坐着的人用这个器物盛水照面。在青铜器中专门有一种器物就叫“鉴”。有了青铜镜子之后,青铜鉴的功能只剩下盛水功能。春秋时期,铜镜在贵族中流行,到了秦汉之际重庆开始进入民间,很多普通百姓也可以用得起铜镜。到了后代,青铜镜越来越普及,成为常见的生活用品。一直到清代末期,我们现在所为意义的镜子才逐渐出现。但铜镜一直到晚清,仍然有使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为什么照人的这个东西叫“镜”呢?

在古代文献中,镜子有借鉴的意思,比如《墨子非攻中》有,“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这里的“镜于人”就是借鉴于人的意思。而且两字声母是相同的,在语音上也有一定关系。上面我们说到,古人用鉴盛水照人。所以镜、鉴两字所表达的词,最初应该就有同源关系。所以最初把造人的这个东西叫做镜,和“鉴”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二、铜镜后边的钮是做什么用的?

到博物馆参观,如果细心的朋友一定会看到铜镜的后面有一个钮。那么这个钮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知道出土的很多古代印章上也有钮。印章上的钮是用来系绳,方便挂在身上。铜镜上的钮也是用于系绳挂到身上的。只是丝线类的东西不容易保存,易腐烂,出土时都没有了绳子。其实原本是有绳子的。有一些博物馆为了达到展出效果,将铜镜的钮上系上绳子。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博物馆里的那些铜镜以前真的是光亮照人的吗?

如果去博物馆,相信大家对铜镜这种器物并不陌生。青铜镜是博物馆展厅中一种常见的文物。不过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些青铜镜究竟是怎么照人的?展厅中的这些青铜器看起来并不光亮,而且青铜怎么可能招人呢?有这些疑问的人主要是不清楚铜镜的用途和材质变化情况造成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先说青铜镜的用途。其实古代的铜镜不全是是实用器物,还有很多是祭祀用的。这类祭祀用的铜镜,只是做个样子,实用性并不强。也就是说只是做出来一个样子,并不能实现招人的作用。通俗的说这就是糊弄鬼。所以这类青铜镜出土之后,仍然无法实现招人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生活实用青铜镜。这类青铜镜,通常都在地下埋葬千年之久。出土时表面已经有大量的铜锈,这种情况铜镜也不可能实现造人的作用。实际上这种青铜镜如果对正面进行抛光打磨,仍然可以恢复照人的作用。但是,这种做法就会对出土文物造成巨大的损坏,这在文物修复中是坚决不会被允许。除了出土被铜锈腐蚀之外,还有一些铜镜保存完好,没有被氧化。这类铜镜其实是可以照人的,但是这类铜镜在博物馆或者其他各地展出的时候,只展示给观众背面,没有给观众展示正面。所以无法看到正面效果。那么有朋友一定会问,为什么不展示正面呢?其实这是追求展出效果造成的,所有的铜镜正面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任何装饰的光滑平面。这种平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什么太大意义,其实对于专门的研究者来说,这种平面的意义也不会太大。而且及时展出了正面,因为有展台或展柜相隔,也很难看清正面的照人效果。所以很难看到展出正面的铜镜。

天然玛瑙什么颜色

王献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