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它经济”时代来临,智能宠物医疗正兴起

07-2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有多少家AI+宠物医疗的公司?

数量上,恐怕还不足一个省份里医院总数的三分之一。

让宠物医疗拥抱人工智能,我们有多少个迈向这个领域的动力,就有多少个放弃的理由:论蛋糕大小,“它经济”远远比不上“他经济”和“她经济”;在智能领域,宠物医疗的战略性意义也远不及人类的医疗、安防、教育等行业。

在融资上,你基本看不到顶级资本对智能宠物医疗领域的青睐。所以,当你发现宠物医生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停留在很多年前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随着互联网宠物医院业态的涌现,有关于宠物医疗的创业方向越来越多,AI+宠物医疗也开始成为一门好生意了。

拷贝人类的智能医疗模式可行吗?

面对宠物医疗市场这块变得诱人的蛋糕,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AI应该如何为其增值?

而同样是智能医疗,宠物行业是否可以完全拷贝人类的模式,在预防、诊断和监管方面作出成绩呢?就智能相对论分析师颜璇看来,这恐怕很难,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 大数据诊断行不通

在人医临床上,利用大数据来做病例模型,筛选治疗方案是很常见的,但在宠物临床上的普及率却非常低,这是因为宠物传染病、皮肤病的防治,以及免疫驱虫服务的服务流程较为标准化,从业人员往往能够凭借经验直接给出诊断结果。

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里接诊数量大的宠物医院,业内对成像系统做模拟病例都不太看好,一是因为成本太高,二是因为一般需要使用病例模拟的患宠病情发展会很快,可能根本来不及采取治疗手段。

所以,在宠物医疗领域里,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宠物诊断这方面可能真的派不上大用场。

当然,大数据仍然有其他的用处。比如在药物研发中使用基因数据、临床实验数据的共享、电子病历系统 (EMRs)的广泛使用等。此外,还可以建立医疗信息资源库,为宠物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智能导诊、健康记录和疫苗接种预警等;面向医生,医疗信息资源库也可以为医生提供个性化临床决策支持。

  • 智能感知还不够

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宠物智能医疗产品就是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项圈等,一般具有监测宠物的心率和呼吸速率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系统会将宠物的呼吸、心率数据发到云端进行分析,一旦数据异常,主人手机上的客户端就会建议主人带宠物上医院。

宠物智能穿戴虽然能够满足“铲屎官”们对宠物的关爱需求,但和人类穿戴产品一样,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功能与智能手机高度重合的问题。

此外,宠物与人不同,人类虽然长相各有不同,但起码是同一个物种。但是在宠物里,除了我们常见的狗、猫,还包括一些鸟类等其他动物,不同动物体型不同,运动形式也比较多样,同时,宠物还会有与心理状态相关的高级行为。

显然,依靠人工智能来感知动物的体态和运动形式还不足以全面地了解宠物的生理状态。参考人类“望闻问切”的就诊模式,我们还需要“询问”动物,得到动物自身的“回答”,才能够更准确地知晓宠物的“感受”。

宠物虽然不会说人话,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叫声,这也是宠物医疗行业里智能问诊的突破点。日本有科学家发现,动物叫声能够包含疼痛、发情、饥渴等情绪,甚至会表达出个体身份等丰富的信息,也能反映出其身体、生理状况。

《亚澳动物科学》杂志就发布过一种数据挖掘算法,能够从奶牛叫声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早期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大于94%,且系统成本低,可实现无接触、实时检测。

所以,通过人工智能去分析某种动物的叫声信号,建立具有个体显著性差异的多个声学特征,就能将声学特征作为宠物医疗的"指示器"。

  • 宠物医院更看重营销而非治疗

我们一定听过各种连锁宠物医院,目前,国内知名的就有瑞鹏和瑞派两大龙头,在线下都有着100余家门店,领跑于国内宠物医疗行业。但你听过人类的医院有连锁的吗?宠物医院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商店”。

这家“商店”面向的客户主要为单个养宠人群,收入来源较为分散,因此,它必须具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才能养成用户习惯。宠物医院要想打造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线上导流能力和线下门店扩张能力。

诚然,治疗效果和医疗设备也在宠物医院的竞争格局之列,但营销、人才输送、门店复制和服务标准化才是宠物医院形成连锁的核心要素。

如果要搭建一个智能连锁平台,就代表宠物医院需要连接一个产业链,这个链条包括专家、设备、耗材、地方宠物诊所、代理商等。在这个模式中,角色众多,不稳定因素也太多,成本更是不言而喻。

而到了最后,这些成本由谁承担?羊毛出在羊身上,宠物主人无疑要为这些智能医疗设备买单,令人遗憾的是,宠物可没有医保。

如果宠物医院有能力自己研发、购买智能设备自然是更划算的;如果宠物医院没有更多的资本,那这类设备又是否真的能提升宠物医院的客流量呢?

智能宠物医疗未来可能的变量,还是取决于政策因素。比如制定行业规范,包括宠物医院设备标准、宠物管理办法、宠物医疗保险等。

规模化过程中,AI要做宠物医生的防御衣

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知道,宠物智能医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还是一个市场,在现实世界里会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而如何让这个技术惠及到宠物医生、宠物和主人三方是比技术突破更让人疲惫的问题。

“宠物医生被宠物咬了,主人是不负责的。”一位宠物医生告诉我们,这几乎是业内默认的一个“规矩”。在发生医生被宠物伤害的事件后,态度比较好的客户会向医生道歉,但不会给予赔偿,而一些比较刁蛮的客户,反而会觉得这是因为宠物医生不够专业,甚至觉得是他们活该。

在宠物医院里,医生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们也掌握了一套“生存法则”——“把本身不严重的病说得严重点,不能让主人觉得这个病很容易治。”

受访的宠物医生告诉我们,因为宠物疾病和诊治过程发生意外的概率较高,而为了减少医患纠纷,医生们往往更倾向于隐瞒部分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宠物医疗信息不透明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宠物行业,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体验不仅要满足宠物主人和宠物的使用需求,还需要解决宠物医生的难题。

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参考人类医疗的做法。去年,IBM与Atrius Health 达成一项协议,将开发一个基于云的服务来改善医患体验,通过大数据描述不同人在不同治疗选择下的健康结果,进而支持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

尽管“共同决策”的好处很多,但许多人医表明很难将共同决策技术整合到他们与患者的直接互动中。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做自己的主”反而会增加不依从性的医疗风险。

如果将场景换成宠物医院呢?效果可能会是喜闻乐见的。

一般来说,宠物行业存在着一个共性——使用者、购买决策者是分离的。与人类医疗相比,这种共性的好处就是决策者对宠物医生的粘性和忠诚度会比较高,不依从性的医疗风险也会相应降低。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孔雀鱼的水温多少合适

英国比格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