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归一,深耕茶文化教育20年,茶课体系开创及先行实践者,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开创及先行实践者,好茶好书分享者。
宋代香炉的样式很多,最具特色的是南宋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最初大约是直接取了古器,如三代乃至秦汉的铜鼎、铜簋、铜鬲。范成大《古鼎作香炉》中说到:“云雷萦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辛苦勒铭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烧香。”因为古器通常是有铭文的,铭文里最常见的就是子子孙孙永保之。“辛苦勒铭成底事”说的就是这个铭文“子子孙孙永奉常”,但虽然有这样的铭文,现在已经不再作为礼器了,
起先的官窑和稍后的龙泉窑制品,官窑瓷器显示着风格鲜明的宫廷式样,香炉亦然,器型更多取自宋人编定的《宜和博占图》,都有实物可见,而且数量并不少,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南宋哥窑鱼耳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南宋哥窑鱼耳炉,而龙泉窑的仿官制品,常常“出蓝”,更有一种釉色的美丽,天工与人力合作成巧。
不同于三代礼器所强调的凝重,质料的不同使它从铜簋的凝重中幻化出来,轮廓变成简洁至极的曲线,出脱别作一种优雅和端巧。上海博物馆藏龙泉窑鬲式炉,高 11.3 厘米,式仿古铜鬲,素朴得几乎省略掉一切装饰,仿佛唯一的巧思只是利用烧成过程中釉层积聚厚度的变化而在腹足间“出筋”。其实独特的釉色才是它的精魂。薄胎厚釉恰到好处的配合,洗练出含光沁绿的一泓梅子青,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杨万里《烧香七言》),南宋诗人为龙泉青瓷写神已算形容得恰切,但还要说玉一般的品质才是它的难得。
还有一种北宋已经流行的酒樽式炉,宋人每以“奁”“小奁”“奁炉’或“古奁”为称,也有实物可见,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定窑奁式炉、故宫博物院藏的汝窑奁式炉。两宋又有一种小炉,时人称作“香球”,其形制更为小巧。
《西京杂记》有所谓“卧褥香炉”,这一类香炉的重要特点是它里边有一个平衡环,上面放香,平衡环可以保持它永远是水平的状态。宋代虽然在诗里头有提到,比如说可以放在袖中,放在被子里的都应该是这一种,但目前尚未见到实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似不及唐代。宋人常常用香球的名称来指称另一种小炉,即炉身做成球形,其下有着三个小矮足。里面却没有唐代香球那样的机巧,就像宋赵九成《续考古图》画出的样式。
北宋刘敞《戏作青瓷香球歌》“蓝田仙人采寒玉,蓝光照人莹如烛。蟾肪淬刀昆吾石,信手镌花何委曲。濛濛夜气清且嫭,玉缕喷香如紫雾。天明人起朝云飞,仿佛疑成此中去。”道出了他在卧室里放香炉起床以后的一番感受。
黄庭坚《谢王炳之惠石香鼎》诗中说“薰炉宜小寝”。这类博山炉一样的山形香炉也是放在小小的卧室里的,北宋元祐七年墓出土青白瓷博山炉正是这样的造型。
我们来欣赏下宋代香具。
1、博山炉
2、香兽
3、隔火薰炉
4、篆印炉
往期精彩内容
最想穿越的年代,宋代之美(1)宋衣
最想穿越的年代,宋代之美(10)宋代合香
最想穿越的年代,宋代之美(4)点茶是什么
作者介绍
70后,行走在茶山的女子,最喜欢的两件事就是读书与品茶,读书使人智慧,喝茶有益身心。
归一老师深耕茶行业教育20年,为茶馆茶店茶工作室等茶空间保驾护航,提供经营诊断,并提供建议和可行性方案,指导实施。
培训出10000名以上的优秀从业人员,服务于全国各个经营场所。
培养出5000多名的爱好者,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选茶、购茶、送茶等困扰,从茶小白到茶爱好者,提升气质修养、改善人际关系、身心愉悦,让生活更加精致与美好。
开展过1000多场企业讲座和培训,为企业带来新颖的文化气息,全面定制个性化的内容,为企业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员工素养、增强企业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当你喜爱自己的工作时,生活就觉得无穷妙处。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希望能将美学带到我们生活中,带到我们的场所里,愿大家拥有精致生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