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市场乱象颇多,首当其冲的是“越陈越香”。分析这个词,它表达的意思是,陈化了一千年的茶一定比十年的茶香。显然,赞同这句话的人,请出门右转精神科。
举出了一个反例,说明“越陈越香”是不准确的。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逻辑问题。然而此话逻辑不通,但为什么还能流通于市呢?
两个原因,一它是个具有吸引力的广告语,极具迷惑性,法不责众,商家最为喜欢。二如果把这句话加点限制,它的逻辑问题又不至于错得那么离谱,即,大多数普洱茶确实可以靠陈化来提升价值和口感。
所以问题的核心是,这些“限制”是什么?
茶叶是食品。这句话是说,它的一切变化过程都可以用科学的因果关系来解释。所谓陈化不是什么玄学,当然也属此列。
我们只有把背后逻辑搞清楚了,才不会被“陈化”这个概念给牵着走。
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干物质中(除掉水分)含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酶、芳香物质等等。各大茶类中,陈化不属于制茶“工艺”流程,但却起了“工艺”的作用。
比如生普新茶苦涩,是因为茶多酚含量比较多,转化过程中,使普洱茶陈香显露、色泽褐变、茶汤红褐,苦涩降低,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普洱茶茶圈有东莞仓、云南仓、北京仓的说法,它们有什么区别,依据是什么?
形象一点讲:同一批普洱茶,分别放置在东莞、云南、北京三个地方,都得到了妥善良好的保存,三五年之后,把它们拿出来对比冲泡,味道大概会不一样。
放在北京的转化更慢,茶汤颜色更浅;云南次之;东莞的转化最快,颜色最深。
这些差异是由地域气候不同所带来的。北方干燥,茶的转化速度慢,因此,北方的一些仓库有时还需要增加空气湿度来加速茶叶转化;反之,在广东,很多仓库要用抽湿机来控制湿度。
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会出现回南天和梅雨季节,若仓储条件不够完善,就会存坏茶叶,变成湿仓或霉变的普洱茶,开汤时这种茶的汤色会趋于酱油黑色,难以下咽。这时专业的仓储十分重要。
光询问年份可能是没意义的,而且如果你只关注年份,那么你更可能上当受骗。
一般来说,普洱茶陈化的场所要求专门的陈化空间,或小柜子、房间或大仓库,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75%左右为佳,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混放,避免日晒雨淋。
上文提到的以前常见的湿仓茶,其实根本原因是人们在那时不懂藏茶的逻辑,人为和无意中,让茶在高湿高热的环境中产生了霉变。这样的茶,存再久都没用。
普洱茶转化的好坏与快慢,一方面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基础和工艺,另一方面依赖于贮藏陈化的环境和技术措施,最后才取决于陈化时间的长短。是的,时间长短或许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但是如果你非要问个时间,我们只能回答,对一般的普洱生茶来说,在茶叶本身不错以及仓储得当的情况下,五年左右是适饮期。
而熟茶,则更需要根据茶叶本身来确定,有的熟茶,主打即饮,根本不用陈化。
对于那些存放超过十年的茶,或许其估价方式就不只是单纯以产品而论了;当因为其他因素导致茶叶的金融属性增加时,就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范畴了。
你以前怎么存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