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宜宾:曾经的“叫化营”或“丐帮”的秘密基地?

12-05

宜宾:曾经的“叫化营”或“丐帮”的秘密基地?

△宜宾半边寺的前世今生

宜宾半边寺是宜宾比较著名的寺庙之一,在川南一带名气较大,半边寺就位于今长发街北口约500米处的真武山麓临岷江边上。

笔者经过了大半年走访和收集,宜宾神秘的半边寺终于露出它的面貌。

宜宾半边寺位于宜宾岷江之滨的真武山麓,庙宇依山而建,半边寺的前后门为亭阁式建筑,进门为三层亭式楼阁,飞檐歇山式阁楼,亭式魁星楼,廊房一半为吊脚楼,一半建在公路上,由五、六十根石柱支撑,悬空而立,气势不凡,颇为壮观,故称“半边寺”。

半边寺何年所建?①因清代嘉庆版《宜宾县志》上面没有记载,但从其建筑风格考证,当是清代建筑。半边寺应建于嘉庆版《宜宾县志》成书以后,故无记载。②另一文史记载:宜宾半边寺始建年代:约公元1736年左右。

宜宾半边寺对面为江北锁江石(江北老街的人称为“大石包”),锁江石上曾有廖氏牌坊一道(己毁),另旁边建有锁江亭。锁江石上现存有石刻“锁江” 二字,刻于宋代,传为黄庭坚所刻。锁江石曾有铁链锁江,是唐代戎州(今宜宾)的防御性军事设施,清代嘉庆版《宜宾县志》中有记载。

半边寺在清代中后期香火鼎盛,梵音不断。岷江两岸舟船相济,商贾、纤伕、挑伕穿行不息,且两岸码头人欢马嘶,热闹非凡,从目前保存的一张清代照片可见一斑。

1.宜宾半边寺的照片

在这里,我们向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先生致敬,感谢他为我们记录下百年前宜宾半边寺影像的珍贵老照片。若是没有他,或许不少传统建筑的纯粹原真之影像我们今日都无法再次得见了。

目前常见到的宜宾半边寺照片为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1906-1909 年在宜宾时期拍摄,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是德国建筑师。

1902年,柏石曼首次途经印度来到中国,产生了考察中国古建筑设想。这一设想后来在德意志帝国政府支持下展开。

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间,柏石曼穿越中国12个省,行程数万里,拍下了数千张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等照片。其间,他在成都待了4个月后,沿着岷江和沱江前行,经自流井(今自贡市)、叙州、泸州、重庆,出川下湖南。在四川天府这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地带,柏石曼在行走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土地和乡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自然之美和神灵的赐福都是通过土地和乡间而反映出来的。

回到德国以后,他根据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成为这一领域无可争辩的权威。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国建筑和景观》,是柏石曼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图文集,共有二百多幅高质量的照片。有部分学者认为,与中国的同类论著相比,柏石曼要比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时间更早,眼界更开阔。由于历史变迁,柏石曼的论著已成为后人无法逾越的中国古建筑史领域的一座历史丰碑。

2.宜宾半边寺的对联

根据最新宜宾半边寺的研究资料,半边寺曾有过三幅对联如下,

(1)半边寺门口立有第一幅对联:上联为:半边寺,寺半边,半崖半坎半路边。下联为:锁江石,石锁江,锁夷锁狄锁岷江。[注1]正门上方一匾书:“普渡众生”。

(2)半边寺门口曾立有第二幅对联:寺只半边,傍石依岩根低固;楼虽一座,观山望水地天宽。

(3)半边寺门口曾立有第三幅对联:临江高插几层楼,看西山卷雨,南浦飞云,朝暮景翻新,古往今来,会不尽骚人墨客;对岸直标千仞塔,喜腾览满城,险依半壁,玲珑宫换旧,兵消祸解,感许多豪杰英雄。[注2]

3.“跑警报”与半边寺“建洞防空”的石刻

2012年5月,在笔者寻访半边寺遗址过程中,首次发现半边寺悬崖上有石刻,石刻大字共有四字“建洞防空”,从右到左,字迹有石灰样填充物痕迹,字迹下有山水冲刷痕迹。石刻题额和石刻年代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左侧小字不详。又因石刻位置较高,当时无攀援工具,只是利用相机照相留存,不可详辨。

为了进一步解开关于半边寺石刻“建洞防空”的历史背景及刻石过程,笔者专程走访了很多宜宾市老城区北门居住的居民,据北城数位老一辈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军飞机空袭,地方政府在岷江对岸锁江石上安置有防空大红灯笼,一旦有日机飞越宜宾市境内的消息,大红灯笼就会被看守拉起,当时城区无高大建筑,大红灯笼很显眼,一旦发现空袭信号,市民便开始“跑警报”。

抗日战争时期,三天两头都有日机空袭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宜宾那时几乎没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 

当时一有警报,百姓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

一有警报,百姓便携带少量干粮向岷江边上半边寺跑,半边寺后边上台阶有一个防空洞,依稀记得防空洞长40-100米左右,高约3-5米,门口有栅栏,能容多人,有专人维护秩序。

4.宜宾半边寺的“宜民煤矿”

查历史档案及己故县级市政协委员李国章先生生前回忆资料得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19日晚7点5分到9点30分,宜宾曾发空袭警报,日机二十余架入侵宜宾上空,盘旋至三圈即先后在菜坝机场、宗场乡、铜锣湾和麻糖坝及城区北门外共投弹数十枚。

其中城区北门洞子口河边中弹三枚(一弹水中),陕西馆中弹一枚,真武山中弹二枚,真武山中弹点在山顶郁姑台与遇仙楼附近,由于土石崩塌,露出部分煤层,经挖出试烧,火力甚旺。于是山上农民及地主保甲、袍哥地痞纷纷雇请工人上山乱采。

宜宾地处抗战后方,由于人口激增,烧煤奇缺,平日百姓皆烧毛毛材,还需坐过渡船到金沙江南岸七星山上采集。随后发生了宜宾真武山采矿权之争。”

当时驻扎真武山上,被老百姓称之为“伤兵”的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八陆军119后方医院官兵和宜宾县第二荣誉军人教养院部分人员,对山上烟煤亦甚眼红,于是借口“维护官兵给养”,将农民和保甲、袍哥、地痞轰走,独自霸占开采。

宜宾城中地方实力派,对于“伤兵”坐收渔人之利,甚不甘心,于是又打出“维护地方民众权益”的旗号,推选曾由广东国民政府海陆空三军大元帅孙中山委任为旅长的邓天翔等出面决定召开民众大会。

大会在当时的北操场(今北门汽车客运站)举行,到会者千余人,多手持扁担、木棒、钢钎、二锤,有的还拿出辛亥革命时宜宾同志军用过的梭标、大刀、羊角杈(二角杈)赴会,部分袍哥头目也从城内东、南、西、北、中五个警察所借来枪支,准备会后上山撵走“伤兵”。

真武山上驻军却毫无惧色,自称:小日本的大炮、机枪老子们都领教过,何愁尔等虾兵蟹将的“中正式”、“汉阳造”、“老套筒”!眼见得一场轻则伤残,重则尸横遍野的残酷械斗即将降临于“仙佛胜地”的宜宾真武山。

当时,驻宜宾的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和山上医院、教养院的负责人均早已知情,深恐事态扩大不好收拾,于是立即出面安抚“民众”,命令散会。同时约请城中各界头面人物协商调停,“消除误会”。督察区专员在会上威胁,如果谁不听招呼把事情闹大,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怪罪下来,有的人难免要当替死鬼,到时“休怪兄弟无情”。

于是双方息事,达成妥协,煤炭交由宜宾地方成立的煤矿公司开采,每年给“荣军”免费提供烟煤二万斤作为“酬谢”,事情方得“抹平”。

煤矿公司犹恐“伤兵”滋事,便把曾任县临时参议会议长,曾任川军师旅长,其弟又是国民政府参军长的四川老牌军人吕鹿鸣安排为董事长,以资镇慑。并在半边寺挂出了“宜民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办事处”的招牌,正式开办“宜民煤矿”,开采煤碳。用人力开采,运输,年均产煤九百吨。这场采矿权之争,始告结束。

5.宜宾半边寺的供养菩萨及周边环境

半边寺位于真武山麓岷江边上,与锁江石对峙,形成水陆要隘。清代在半边寺旁建有古石碉楼,楼下有拱洞(己毁),为人马栈道。经过半边寺廊坊下石梯,可达北门洞子口城门洞,下河边至北门沙湾头码头。清代半边寺可能设有驻军,成为拦税关卡。据老人们回忆,当时岷江上游来船停靠老桥沟,或锁江石,城区到江北来往全靠船载。

半边寺旁边有小泉从真武山飞流而下,水量不大,名“甘露泉”,供路人解渴。

半边寺为佛教、道教共奉,供奉佛像有:太乙真人、燃灯菩萨、观音菩萨

6.宜宾半边寺的素席

清末至民国时期,寺内“南堂”以办素席驰名。经营者不拘泥于“庙规”,也兼售名酒、荤菜,常为游真武山者留饮之地。

朱德委员长在云南讲武学堂时的老同学、解放后任原宜宾市市政协委员、国家文史馆研究员的谭友佛先生1935年曾吟咏半边寺的素席:“山前山后遍红妆,斗草寻芳竟日忙。小饮不愁归路远,半边寺内有南堂。”

7.宜宾半边寺的民间艺术道人

宜宾半边寺内的道人们,平时并非全是“烧丹炼汞”、“吐纳养气”,空闲时间多从事各自的爱好。因而有过一些精于民族器乐和棋艺之人,成为宜宾早期民间文化艺人。例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宜宾第一个扬琴会“解愠堂”创办。该寺一位善吹箫的道人被聘为主要伴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宜宾城中成立“篁中乐”竹琴社,以唱、击、打板兼佳的周道人成了众社员的老师。寺内另有马道人,精于象棋,常在城区街上与人对弈,常自让一车一马而立于不败。该寺道人王民信,善于养生之术,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安排入住宜宾市李庄镇敬老院,1995年逝世时已120岁,堪称当代宜宾寿星。

8.宜宾半边寺的乞丐趣闻

支撑半边寺主体建筑的五六十根石柱所形成的吊脚楼下,是旧宜宾城有名的“叫化营”之一,旧时百姓称乞丐为叫化,封建社会城市内的乞丐常常组成帮会。丐帮丐头霸占其地,平时安排老弱做鸡毛掸、泥叫鹊、风转子、巴郎鼓等上街出售,派遣青壮年乞丐装瞎做哑上街乞讨,每天向其“上供”。

乞丐每天打听城中富家婚丧寿庆,一有消息,丐头便掏钱买一挂两百响的鞭炮,请八字先生写一对联,全“营”一齐出动前往“送礼”。富家因惧怕乞丐纠缠生事,只好接待。众乞丐酒醉饭饱之后,残汤剩汁全部倒走,再将空碗、杯、盘垒为“宝塔”,要主家给以赏钱,所获赏钱常高于买鞭炮、对联之费数倍。

丐头虽穿着褴褛,但辟有独室,帐被皆全,每日有女丐为其煮“小灶”,在吃、用等生活享受方面,不低于城内中等人家。丐头曾自叹:“宁讨三年口,不做州府官”。意思为我在半边寺吊脚楼下讨口三年,就是再喊我去当官我也不愿意。

9.宜宾半边寺的消失

宜宾半边寺庙年久失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庙门阁楼因火灾毁圮。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修建内昆铁路岷江铁路大桥时,规划的真武山隧道,位置刚好在半边寺旁边,为了大桥施工方便,便将寺庙残余部分完全拆除。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尚可见残留的石阶、柱础以及石柱等。后来因城市建设,残余部分也完全不存,今仅在石崖上存有当年半边寺支撑柱樑时的孔洞留后人怀念。

注释

[注1]锁江,来源于清代嘉庆版《宜宾县志》,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中诗句。全诗为:“水口故城丘垄平,新亭乃有絚铁横。归艎击汰若飞渡,一雨彻明秋涨生。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注2]此联由宜宾清代诗人伍泽明撰。


来源丨叙府往昔

宠物托运需要多少钱飞机

黄缘龟干养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