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历史上有多少个名字?先民治理水患时都用哪些“术语”?沿岸至今留有哪些水利遗产?……今天上午,“一河永定一城大兴”首届永定河文化论坛在大兴区狼垡城市森林公园举行,永定河历史文化展同时拉开帷幕,未来一个月,市民可观展探寻永定河历史文脉。
此次展览包含众多珍贵史料,除永定河神祠御碑图片、《永定河全图》外,还总结了历史上永定河的治河思想、治河制度、治河工具、治河典籍等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流域概况、治河历史、治河智慧、灿烂文明、红色文化、新国门新大兴六部分,全面展示大河风采。
“真没想到,永定河历史上竟然有这么多名字!”一位参观展览的市民感叹。据了解,永定河古称治水、㶟水、桑干河、卢沟、浑河、无定河。清朝康熙年间,在下游河道筑起了较大堤坝,并由皇帝钦定赐名为“永定河”,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上,先民治理永定河水患曾用过不少“专业术语”,和现在的叫法有些差别。比如观测河流水位涨落的标尺,被称为“水志”“制桩”“立水”;由于大水漫涨浸蚀,致使堤坝或其它建筑物发生坍倒的现象被称为“漫坍”……记者曾采访过大兴区榆垡镇西麻各庄村91岁的村民赵祥林,年轻时曾参与过抵御永定河洪水的赵祥林把“河流溃口后,大水漫向村庄”的现象称为“夺溜”。
永定河沿线,至今仍保留着永定河神祠乾隆御碑、大兴八大险工、北岸分司、海禅寺、求贤坝、十里铺古渡口等多处水利遗址。据介绍,大兴区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机场滞洪湿地、永定河绿色港湾、狼垡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工程,着力构建集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永定河开放式生态体验场,为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不断贡献大兴力量。
为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永定河文化,推动永定河生态保护治理,加快永定河文旅资源的开发建设,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兴区联合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京南永定河文化研究院。
为了推进永定河文化研究成果落地,实现永定河文化研究产业化,大兴区挂牌成立“永定河文化基地”。作为大兴区永定河文化的实际载体,基地将开展永定河文化的展示体验和交流推广,努力打造成为永定河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