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起始地位和突出的代表性。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至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连接了东亚和中亚大陆上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4个地理区域,分布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一名小方盘城,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的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北望长城,犹如龙游瀚海。俯仰关外,大地苍茫,人迹罕至,故唐代诗人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据考,唐代诗人描写的玉门关在今安西县双塔堡,遗址已难辨认。现存玉门关是汉代玉门关;这里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等。国内第4块西汉纸就是在这里出土发现的。它早于蔡伦造纸100多年。还出土有汉代粮食、汉简等。汉简内容丰富,有诏书、奏记、檄文、律令、药方等。这些文物为研究汉代的军事、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玉门关在风沙之中已经矗立了两千多年,像一个被遗忘的戍卒寂寞地驻守着西北的门户。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在落日的余辉中,透射出浓烈的历史沧桑感。
正是这座小小的方城,两千多年前,紧紧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在这座古关之下,进出过各国的商队、驰骋过英雄的战马,飘拂过使节的旌旗,印下过僧侣的足迹。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与酒泉瓜州县交界处,是汉代驿置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各种邮件和信息,迎送过往使者、官吏、公务人员和外国宾客。
“悬泉置”这个名字读起来或许有些拗口,也不太好记。不过,如果您弄清它的来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事实上,“置”即驿站的意思,这是一个因“悬泉”而得名的驿置机构。
而 “悬泉”的由来与汉朝李广利将军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获胜班师回京时,途经敦煌行至一座山崖,此时整个军队经过长途跋涉已经人困马乏,加上天气炎热却没有水喝,战士们纷纷倒在戈壁滩上喘气。而周围数十里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亦都无功而返。李广利心急如焚,决定亲自去找水。
李广利来到南面山中,发现山是秃山,谷是干谷,进山谷不远后,迎面有一座悬崖挡住了去路,崖上却写着 “滴水石”三个字。李广利见此情景不由得怒火冲天,拍打着山石说:“滴水石,不见水,戏弄行人,徒有其名,毁我三军,留它何用?”说罢举剑上前,对滴水石奋力一劈,只见青石抖动,火花四迸;第二剑再劈下去,黄风四起,天昏地暗;第三剑刺进去,山裂地吼,岩石开口,只见一股清粼粼的泉水从石缝中汩汩涌出。战士们欢腾雀跃,争相痛饮。
因为纪念“刺石成泉”的贰师将军,人们将泉名定为“贰师泉”,在泉旁修建了一座贰师庙,用以供奉李广利神像,并在此设置了驿站,供过往军队、商贾、行人歇息。不过,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败,无情的岁月使贰师庙和驿站坍塌后成为废墟,变成了荒凉戈壁。就连“贰师泉”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称此泉水为“悬泉”。
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始建于西晋,是西晋时期的晋昌郡治所,唐武德年间设瓜州,西夏时设立西平监军司,自西夏军队撤出后,城废至今。
锁阳城遗址是集古城址、佛寺遗址、古渠系和古垦区、墓葬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文化遗产,这些类型丰富的遗址遗迹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很好地体现了在丝绸之路长距离的交通和交流过程中,锁阳城作为屯田绿洲典型保障性城镇为之提供的交通保障作用。
锁阳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唐至西夏时期古城之一。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充分体现了河西走廊边疆城市的防御特征。
麦积山石窟
开凿于5-13世纪的麦积山石窟,是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因位居当时的东西南北交通要冲,麦积山石窟既受到中原北方云冈、龙门等主流石窟的影响,也受到南方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因其明显地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52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这里是中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自古以来,这里是羌、氐、鲜卑、匈奴、吐谷浑、吐蕃、党项等多民族活动的历史大舞台。自汉代以来,这里是丝绸之路从中原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又是各民族政权争夺的军事要地。唐蕃古道、羌中道等多条支道交织在这里,大夏河、洮河等水系从其附近汇入黄河,便捷的交通为宗教通过丝绸之路在炳灵寺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