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起阳光灿烂。
拉开窗帘的时候,奔放的阳光像个顽皮的孩子,毫无保留地倾泄进房间。
窗外有久违的虫鸣鸟叫,以及,一树繁花。
前一晚刚下过雨,空气里尚余三分清新的寒意。
这样的良辰美景,喝一杯香润的白毫银针,正合适。
手机里日历发来提醒,叮的一声,放下银针莹白如玉的茶汤去看,原来今日是雨水节。
雨水竟然出太阳,宝姐姐的冷香丸,今年是配不齐了。
雨水这天没有雨,看来今天的雨,是少的。
这样也好,茶季即将来临,做茶的时节如果雨水少,正好可以多做一些日光萎凋的春白茶,方才能满足列位看官越来越挑剔的味蕾。
抿下一口白毫银针,淳和稠滑的汤感在口腔里荡漾。
花香轻盈,毫香夺人心魄,真真是给唇舌做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只想简单粗暴地说一句:好喝!
想起一位茶友的疑惑:为什么我买的白毫银针,茶汤既不清澈,也没有浆感呢?
春茶季来临在即,正好说一说开春第一采“白毫银针”的这些事儿。
《2》
有一些“白毫银针”,并不是白毫银针。
是不是有些拗口?
既然叫做“白毫银针”,又为何不是白毫银针呢?
叫做“白毫银针”,只是个名字罢了。
而要成为白毫银针,则需要很多苛刻的条件、法律规定的条件。
没那么简单。
起名字嘛,全看个人喜好,张三李四王五冯六,王朝马汉展昭,想叫什么,都是爹妈的主观意愿。
看到“马云”成为首富了,给自己的孩子取名马云的人还少么?
有人要给自己的茶起名“白毫银针”,哪怕它长得跟白毫银针相差很大,哪怕它根本就不是白毫银针适制的树种,哪怕它的制作工艺根本就不是白茶的工艺,我们也拦不住他。
白茶暴红之后,想跟白茶沾点亲带点故的,海了去了。
被致富梦冲昏了脑子,把茶名字叫做“白毫银针”,想着能鱼目混珠,捎带着多卖点茶的人,自是一抓一大把。
所以,有时候,某一款茶名字叫做白毫银针,并不代表它真的属于白茶,并且是白茶中的顶级茶白毫银针,只是它的主人,擅自给它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而已。
希望它沾点光,也变得好卖起来。
这款名字叫白毫银针的茶,也许是绿茶,也许是普洱茶,也许是别的什么茶。
总之,在茶叶品类的分类上,它并不属于白茶。
它跟白茶之间,隔着一条银河系。
《3》
为什么有一些茶树的芽头,长得雪白粉嫩,却不能称之为“白毫银针”呢?
因为品种不适合制作白毫银针。
白茶的国家标准规定,白毫银针的加工制作,是由大白茶和水仙茶树上采下来的芽头制成。
也就是说,别的茶树,哪怕它的芽头长得再饱满,再硕大,再长,都不能用于制作白毫银针。
因为白毫银针对茶树的品种要求,是严格的,甚至是严苛的。
不是法规规定的茶树品种上采下来的芽头制作的白毫银针,它达不到白毫银针的香气要求、汤水要求、外观要求。
比如有的茶树,芽头太细长,这就不符合白毫银针的外观要求了。
白毫银针,它是7层左右的笋壳状结构,层层包起来的一个中空的不规则圆柱体。
而这太细长的芽头,身形单薄,笋壳状结构没有那么多层,可能就3-4层的样子,捏在手上扁扁的,软软的,不硬挺,没有饱满坚实感,一点都没有“银针”二字的风韵。
还有的茶树品种,过于弯曲。
当然不是山路十八弯那样的弯曲感,但是,这种芽头,像小虾米一样弯弯的,看上去就是一些白色的弓着身子的小虾米躺在那里。
这种“弯针”,也大大不符合“银针”的外观特征——粗壮似针,身披白毫,可不是弯曲似弓,身材瘦小。
白毫银针,又称作绿雪芽。
三个字就概括了它的相貌要求,一绿,二白,三芽。
而那些只白,或者只饱满的芽头,是当不得白毫银针销售的。
顶多就是某种茶芽罢了。
《4》
为什么某些“白毫银针”泡出来,汤水不清澈呢?
因为工艺不是白茶的标准工艺。
白茶的标准工艺,是萎凋加烘干两道。
先萎凋,让茶青顺利失水。再烘干,让茶青里的水分含量降到最低。最后再收起来,装箱封存。
但有些地方,这里特指那些原先不产白茶的产区,它们习惯性地按自己的传统来做茶,他们作别的茶只萎凋,不烘干。于是做起白茶来,也是只晒一晒,不烘就收起来了。
等于法规规定的白茶加工工艺,它只完成了一半,这样的茶,属于半成品,泡出来汤水自然不够清澈。
这些产区,历来没有生产白茶的传统。
他们是生产别的茶类的。是的,别的茶类,跟白茶是不同类的。
近年来看白茶旭日东升之后,也开始学着白茶工艺加工茶叶,但却只是想蹭白茶的热点,趁现在流量大的时候抢一些钞票,并不是真的想认真制作白茶,或者想把白茶行业发展壮大。
只是赶在风口上来蹭饭吃的。
这种心态之下,做茶便不追求尽善尽美,而是一切以利益为先。
做白茶的时候,只追求外观好看,漂亮,与福建产的白茶相似度高。却不追求品质与口感。
有时候为了省时间,或者只是单纯地偷懒,按自己的加工别的茶类的传统工艺来加工白茶,便只晒一晒就好,根本不烘,就上市销售了。
这样的茶只能算是半成品。
冲泡起来,粉尘便很多。碎片也很多。
汤水不清,也不透澈。
活脱脱是浑浊的鱼眼睛。
《5》
为什么有些白毫银针,汤水没有浆感呢?
产区不同。
孟母三迁,让我们明白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多重要。
对于白毫银针来说,生长环境是很重要的。
相较于白茶的其它品类,像白牡丹,像寿眉,可能仅从口感上来分辨,高山茶和平地茶,一般人是喝不出来差别的。
除非是天天在喝高山白牡丹和寿眉的人,才会在平地白茶一入口时,便能清晰地分辨出汤感的不同来。
但白毫银针就不同了。
不同产区的白毫银针,它们体现在口感上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就算不是天天喝高山白毫银针的人,就算是新手,一喝也可以分辨得出。
白毫银针,它就是以内质取胜的,它就是以毫香浓郁和汤水淳和而迷倒世人的。
高山产的白毫银针,茶汤又绵,又淳,又细,又软。
那淳和绵柔的茶汤,唇齿相依,柔若无骨,缠绵绯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是一种清隽的美。
但平地产的白毫银针,就乏善可陈了。
由于内质不够丰富,平地白毫银针有可能汤水略清,略薄。
由于生长环境气温略高,为了散热白毫生得稀薄而浅淡,平地的白毫银针汤水里毫香也是较淡薄的。
至于汤水的细与滑,当然也难于感受得到了。
浆感嘛,还是到高山银针汤水里去找吧。
《6》
昨天有茶友留言,说,为什么人家不编排别的茶类,单只编排白茶的不是呢?
因为人红是非多啊。
白茶红了,那模仿者,抄袭者,渴望分一杯羹者,便应运而生了。
有了这些牛鬼蛇神,白茶身上的论战,还会少么?
不招人妒是庸才。
想来白茶还是喜欢今日这花团锦簇的局面的。总比当年在太姥山孤独终老,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境况,要好得多。
眼下虽然是非不断,却如日中天。
有得必有失。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