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海南孔雀雉:雨林中的神秘精灵

09-30

海南孔雀雉:雨林中的神秘精灵

编者按

近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拍摄到一只体态漂亮、动作优雅的雄性海南孔雀雉,在一块大石头上警惕而悠闲地啄食植物果实。海南孔雀雉是海南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种群数量稀少且行动隐秘,故在野外十分罕见。

近年来,由于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校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和监测力度,发现了海南孔雀雉频现的踪影。一些野生雉科鸟类甚至闯入人类活动区域,与人和谐相处,被摄影爱好者和鸟类观察者的镜头所捕捉。

海南孔雀雉(雌鸟)。 黄秦 摄

孔雀雉属于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的一类珍稀濒危鸟类,世界上迄今共有8种,包括海南孔雀雉、灰孔雀雉、凤冠孔雀雉、山孔雀雉、巴拉望孔雀雉、加里曼丹孔雀雉、铜尾孔雀雉和眼斑孔雀雉。

孔雀雉雄鸟羽色亮丽,具羽冠,两翼内侧和尾羽有金属紫绿色眼斑,似孔雀的尾屏。雌鸟较雄鸟,体型略小,羽色暗淡,眼斑不明显。雄鸟有距,雌鸟没有距。

孔雀雉喜欢栖息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通常为单独或成对活动。孔雀雉一般白天都是地面活动,很少上树,但夜间为了避免被捕食会选择在树上休憩。

孔雀雉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国仅有灰孔雀雉和海南孔雀雉2种分布。

海南孔雀雉(雄鸟)。刘孙谋 摄

从命名到正名,漫漫百年

海南孔雀雉是体型最小的一种孔雀雉,为海南特有物种,也是中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抢救性保护的49种极度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2022年4月23日,这一物种入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动物学家列昂内尔·沃特·罗斯柴尔德在获得海南孔雀雉的标本时就发现,海南孔雀雉与灰孔雀雉非常相像,但其体型略小,羽色和眼斑色彩略有不同。1906年,海南孔雀雉第一次被现代生物学描述并命名。然而,在2004年之前,该物种还一直被认为是灰孔雀雉的一个亚种,后来中国学者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研究发现,海南种群与其他地域种群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种。到了2008年,学界才正式将其设为独立物种,称作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雌鸟)和两只雏鸟。曾祥乐摄于云南

海南孔雀雉行动隐秘,生性机警而胆怯,遇到危险即飞快逃离,因此在野外遇见率比较低,其繁殖生物学信息也较少被记录。直到2011年,海南师范大学梁伟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合作,在Chinese Birds(《中国鸟类》,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海南孔雀雉:一种濒危稀有的热带鸟类》(英文版)的论文,从而揭示该物种的分布、生境、活动区和繁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基础资料。海南孔雀雉活动区较小且相对固定,雄鸟的活动范围略大于雌鸟的活动范围。其繁殖季节从每年3—4月开始,往往筑巢于地面,而且甚是简陋,每窝卵数一般1—2枚,卵为白色。

海南孔雀雉主要栖息于保护较好的原始类型的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海拔在200米至1300米之间,在海南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和鹦哥岭等片区。此外,在海南加新、六连岭、番加、会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琼中白马岭林场、三亚抱龙林场、屯昌南味岭、昌江保梅岭以及澄迈等地,均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活动踪迹。

由于过去非法猎捕、栖息地丧失等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起,海南孔雀雉的分布范围在逐步减小且呈现出破碎化现象。1990年海南孔雀雉全球种群数量约为2700只,到了2000年仅有300只左右。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海南孔雀雉的种群数量评估为250—999只。

2021年以来,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我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2021年海南省林业局组织实施了《海南山鹧鸪和海南孔雀雉种群调查报告》,项目通过调查估测海南岛海南孔雀雉的种群数量在1900只左右。

保护之路初探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各保护地栖息地片段化现象得到较大的缓解,一定程度上对海南孔雀雉种群自然复壮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灰孔雀雉(雄鸟)。 黄秦摄于云南

然而,当前海南孔雀雉种群仍然面临着较强的人类干扰压力,其种群对人类干扰和栖息地变化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同时,当前尚未系统地开展该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调查监测工作,导致无法评估其现存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海南孔雀雉作为热带雨林旗舰物种,且为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抢救性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首要的任务就是实施开展就地保护,从而实现其野外种群复壮。其中,就地保护的关键是保护其栖息地。开展海南孔雀雉栖息地的修复及采取人工促繁措施,建立生态廊道,保证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及其栖息地的连通性。同时,构建海南孔雀雉种群及其栖息地监测监管体系也非常重要。对于保护地之外的种群,可以建立保护小区,尝试实行林业部门和社区共管。

此外,可以考虑开展海南孔雀雉迁地保护,建立人工种群,实施种群再引入,重点依托长臂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筹建),组织落实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也可以参照国内黄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绿尾虹雉等珍稀濒危雉类的成熟经验和保护模式,通过野外救护、人工繁育、野外训练,最终实现海南孔雀雉的野化放归。

(作者系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林学系副教授)

多宝塔碑

宠物医生在线咨询24小时免费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