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折扇的起源:朝鲜半岛的影响还是误解?

11-03

折扇的起源:朝鲜半岛的影响还是误解?

近日,网络上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称中国人自古以来“玩转”在手的折扇,其实是从朝鲜半岛传入。

起因是一些韩国偶像团队在表演时,使用折扇作为造型工具,将折扇宣传成“起源于朝鲜半岛”。但是实际上,折扇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随后传入到古代中国的周边国家。

一把小小的折扇,如何被歪曲到从朝鲜半岛传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询问了文化学者孟晖,她用了“以讹传讹”四字来回复争议,孟晖说:“之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说法,而这是本不该出现的误会。”

折扇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孟晖表示,早在1976年,河北平山战国时代的一座中山王墓,出土了一具青铜折扇架,就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折扇是古代中国的发明。

那架青铜扇架不大,高13厘米,宽20厘米。在青铜弧形框架上,通过活轴装有五支青铜扇骨,利用活轴,这五支扇骨可以打开也可以聚拢,开合自如,是标准的折扇。同时,在扇架两侧的半环插榫里插上长木柄,由随从高举,作为仪仗。

另外,同样为战国时代的中山成公墓里也出土有类似的青铜扇架,可见,在那时的中山国,国君们采用青铜折扇作为仪仗的一部分,是流行做法。

据《邺中记》记载,这种仪仗扇到汉代称为“五明扇”,“这就说明,中国古人不但早就发明了折扇,而且一直流传下来。”

折扇怎么就变成了“从朝鲜半岛传入”?

那么,折扇是如何被“改编”成从朝鲜半岛传入?孟晖注意到,持此论者因为宋代画家邓椿所写的一本重要著作《画继》中,扒到一条介绍“高丽”来的扇子的段落,就“展开想象”,断定折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

但是实际上,如果完完整整地看完《画继》,就不会有这样的说法。孟晖介绍说,《画继》首先的确指出,当时有一种高丽松扇,形状像“节板”。

而在随后,作者又接着介绍,高丽这种扇子,与宋朝当时街市上匠人随做随卖的折扇大致相似,以竹做扇柄、糊上纸扇面,不过在精致度上比不过“中国”的折扇,尺寸大小也不一样。

“从邓椿的论述可以明确知道,北宋早就有折扇,在街市上,随处有手艺人在做、在卖,因为是十分日常的物品,所以大家反而不会特别留意。为什么折扇在宋代不受重视?推测起来,那时中国古代正处于审美的高峰期,社会各阶层都讲究使用绘有优美画面的团扇,折扇不适合施展宋代高度写实、一丝不苟的精致画风,所以不受青睐。”孟晖说。

高丽使者赠给宋朝官员的是“倭扇”

孟晖说,《画继》之前,北宋画学大家郭若虚写有《图画见闻志》一书,在“高丽国”一条,也介绍了高丽国使者带来的折扇。

郭若虚却揭示了历史的真相:高丽国使者带来的折扇,都是“倭扇”,是日本产的折扇,并非朝鲜半岛的制品。当时的日本折扇已经发展出类似后世“莳绘”的鲜明风格,高丽使者觉得是拿得出手的礼物,所以出使时会带上一些,到东京后,在拜谒宋朝官员时作为赠礼。

整体看历史,一切都很清楚:中国古代早在战国时就发明了折扇,到宋代已经发展成了日常制品。宋时,日本人学会了做折扇,风格偏向华丽,高丽使者把日本制作的“倭风”折扇带到北宋首都,作为私馈的礼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受访者供图

校对 李海慧

宋徽宗瘦金体

萨摩耶好养吗?优缺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