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晴天午后,明媚春光如同潺潺溪流一般,缓缓流动。
路上行人寥寥,枝头上的春意,并不因为少人欣赏而变得怯懦。
饱满如豆的蓓蕾,在温暖的催生之下,将裂未裂。
也有早些开放的花朵,吸引了勤劳的蜜蜂,吐露花蕊,传播授粉。
临窗的桌上,有一束光打在桌布上,泛起轻柔的白光。
盛在杯中,七分满的茶汤中,有丝丝缕缕的白色水雾升起。
无论何时何地,有好茶相伴,似乎连烦恼都能打个半折。
人要有一技之长,无论何处,都能谋生。
再要有兴趣爱好,便不愁打发不了闲散时光。
多少个繁忙的午后,是茶相伴。
有多少个闲适的夜晚,有温茶相陪。
好茶如好友,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出现,此间默契,难得一遇。
然而,与好友,我们又是否完全了解透彻。
喝了这么多年的白茶,你真的喝懂了吗?
若是不懂,多半是陷入了这四个误区!
《2》
误区一:白茶越老越好
都说茶酒不分家,有贵客,当然要拿出陈年佳酿。
茅台酒的年份,越喝越老。喝白茶也不例外。
原本喝三年陈的老白茶,便以觉得难得可贵。
但人不进步怎么能行?
三年太少,五年起步,最后十年二十年的老茶,比比皆是。
但世上,哪有那么多的老白茶?
白茶的年份,越喝越老,滋味却越来越差了,这是为何?
多半,是喝到假的了。
老白茶着实是茶叶界的流量担当。可老茶,也是从新茶逐步走来。
品质好的新茶,在茶圈同样有大量的拥趸。
老白茶汤水醇美,入口顺滑,几乎不需要吞咽,汤水便主动落入喉头。
而新茶的鲜香醇爽,亦是老白茶错过的风景。
老茶有老茶的好处,新茶有新茶的特点。
盲目追老,毫不可取。
尤其是,有不少商人利用人们喝白茶追求年份的心理,而制作出了做旧茶。
将新茶做旧,外貌上无限接近老白茶。
拔苗助长,连新茶之前的那点零星内质也消耗殆尽。
故而,喝白茶无需追求年份,适合自己的好茶,便是最优选择。
《3》
误区二:冲泡白茶,用紫砂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泡出好茶,没有好的工具可不行。
紫砂壶,在多年前也算是叱咤茶圈一方,如今的影响力依旧有所留存。
于是在冲泡白茶的时候,也有不少茶友沿用了之前喝茶的方式,使用紫砂壶冲泡。
这一喝,就是五六个年头。
其实,紫砂壶并不适合白茶。
紫砂壶具有双气孔结构,能够吸香吸味。
正是因为材质上的特别,使得紫砂壶格外具有收藏价值。
可惜白茶与紫砂材质,并不互补,反而相克。
白茶的好处,有三分在变化万千的香气里。
汤水里的香气被壶所吸收,白茶喝到嘴里,就少了那么几分意思。
使用紫砂壶,讲究专壶专用,一把壶,只泡一种茶。
可即使是同一种白茶,因为年份不同,工艺不同,气味也并非完全一样。
能吸香,也能吐香的紫砂壶,无意中扰乱了白茶层次变化的展现。
结合以上种种表现可知,紫砂虽好,却不适合用来冲泡白茶。
《4》
误区三: 所有白茶,都可以煮
白茶可以煮,但不是所有的白茶都可以煮。
老白茶当中的内质尤其夯实,可以利用煮茶时,长时间的高温恒温,将内质逼出。
甚至,可以将老白茶用盖碗冲泡五六次之后。
将冲泡过的茶叶,也就是叶底用来煮茶,同样能够煮出有滋有味的茶汤来。
煮出来的茶汤,和冲泡出来的相比,要更加柔软一些,喝起来格外顺滑。
这是煮老白茶的时候。煮新白茶时,又是截然不同的光景了。
新茶的内质同样丰厚,但与老白茶不同是,新茶并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身内质的析出。
新茶的内质,在高温之下,快速析出,失了分寸。
而茶汤的滋味,也因此变得浓郁,苦和涩是其中最主要的滋味。
苦涩的茶,除了难以入口之外,浓茶对于身体也是弊大于利的。
《5》
误区四:等级品类越高,白茶越好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顶尖的茶,至于寿眉,则是最为寻常的口粮茶,拿不上台面。
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
白茶品质的高低,等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白茶的好坏,需要综合判断。
按照产区、工艺、储存、品类、等级、年份这样的顺序,从重到轻排列。
举个例子说明,太姥山高山白茶里的寿眉,品质是要高于平地茶里的白毫银针的。
产区、工艺、储存,是好茶的基础,而品类等级,只能算是加分项而已。
选好茶,可不能搞混了轻重缓急。
《6》
还是那句老话,喝茶的时间久,不代表喝茶的水平高。
有些事,确实经验很重要。
可有些事,比如喝茶,方式也同样重要。
从未喝过好茶,便难分出优劣。
若长居井底,自然见不到广袤天空。
即使喝了十年的白茶,又如何?
想要将茶喝懂喝透,还要懂喝茶的办法。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