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赵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冬季鲫鱼窝料的相关内容,而且承诺大家要继续分享打窝的一些小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番吧。问一下大家,钓鱼过程中哪一个环节重要呢?我想大家的想法肯定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吧。要我说,哪个环节都重要!就拿打窝来说,窝子做不好,鱼获多不了。打个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买了相同的蔬菜,不同的人做出来的菜品效果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做可能会大杂烩,有的人做出来可能是色香味俱全,秀色可餐,差别就是这么大,其实打窝也是这样的道理。究竟该怎么打窝?不卖关子了,该上硬菜了!
观察什么呢?看其他钓友怎么打窝,打多远的窝,用多少窝量。问什么呢?递支烟,问鱼获,问线组,问鱼口……或许你内心深处笑话钓友的磨叽,瞎耽误功夫,我窝子都打好了,你还没下竿!真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综合分析各种钓鱼因素后再打窝胜算肯定要更大一些。
到底打多少呢?冬季窝量要少而精。到底多少窝料合适呢?我觉得50克以下就可以了,如果窝量过大,半天都不发窝,甚至会死窝。有的钓友时间有限,只能钓半天或者两个小时,几斗窝料下去,接着就是干瞪眼了,还怀疑窝料有问题。其实,不是窝料有问题,是窝量有问题,少食多餐才好。
有钓友会质疑:窝量多了为什么发窝就慢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窝料的高浓度味道让鱼产生了应激反应,鱼要适应一段时间,特别是温度很低的冬季,稀释的速度慢。二是鱼发现窝料后就吸食窝料,不能及时发现钓饵,或者发现钓饵的几率小,所以没有口或者口特别少。
1.不精准。窝料漂到了哪里鬼才知道,有时候守了半天硬是没有找到窝子,急得是上蹿下跳,东奔西走。
2.鱼受惊。这让我想到一个段子:哎呦~嘭!爆米花的响声吓到了不少人!我想鱼也是一样,鱼的视力不咋滴,听觉可没有毛病。在它们的生存法则里,胆子小就是救命稻草。本来冬季鱼的活性就低,受惊的鱼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是不是这个道理?
3.是否到底。鲫鱼是底层鱼类,窝料在水底才能有效诱鱼。手抛窝料,颗粒能很快到底,粉饵能否到底?什么时候能到底?水那么深香味能到底吗?
赵哥一直采用长竿定点打窝,而且是半水打窝(重点)。所谓半水打窝,就是打窝器入水接近水深的一半时反复抖竿,窝料缓缓落入水底。这样做,既不会惊到鱼,也能形成一个立体的雾化带,发窝很快。
这些都是自己的实战经验,高手绕道。感觉有收获,请关注,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