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钓鱼人该减重了!渔具越多、鱼获越少不是没有道理”,说的是咱们钓鱼不能一味的买装备,甚至有的时候装备多反而是拖累、是负担!
以前钓鱼是休闲娱乐,是为了放松的,而这几年大家大家发现没有,钓鱼不仅得不到放松,反而越来越“累”了。装备是其中一方面,渔具越来越多,钓个鱼拎着大包小包像搬家一样,看着都累有没有?
还有几件事,今天也想拿出来和钓友们说一说,只有摒弃这些错误的观念,咱们才能重新找回垂钓的乐趣。
打窝这件事我感觉自己起码说了十遍!因为这个事很重要,打太多窝料不仅仅是费钱,还会影响心情、还会影响鱼获。
是的,你没听错,打窝会影响鱼获,会让钓况变得更糟糕。
有钓友会想:我打窝是为了诱鱼、聚鱼啊,怎么会让垂钓变得更糟糕呢?
野钓水广鱼稀,很多时候窝子里本就没几个鱼,你还一直喂,直接就给喂饱了,还钓啥?
也不要说网上那些大师都在打重窝,要想想人家钓的那个是什么环境、是什么资源,咱们普通人比不了的。
再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很多大师都是在卖产品的,他们巴不得你们多打窝,早点用完好再去买、多买点。
我之前特别喜欢看《钩尖江湖》,也很喜欢崔秉亮老师,虽然他有时候说话直了点,但至少会为钓友着想,一直在提倡大家理性钓鱼、不要乱打窝,只不过很多人听不进去。
我记得我初学钓鱼的时候,用的都是3.6米的竿,不止是我,身边的朋友、其他的钓友,也都是短竿。
而这几年呢,鱼竿越用越长,5.4米都只是起步了,动不动就6.3、7.2,要是纯粹守大鱼也就算了,但很多人钓鲫鱼也用那么长。
但这个事呢,又很难说谁不好,应该说大家都有责任。因为能用短竿,谁喜欢用笨重而难抛的长竿呢?可是没有办法,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用短竿它就是没口,怎么钓都没口,换长竿才行!
一旦换长竿有口了,钓友就会想,用更长一点的竿会不会口更好一点,而左右两边的钓友看你用长竿,他们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换长竿,比你还长。
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所以我才说这件事不能说是谁不好,而是大家都有责任。如果大家都用短竿,鱼在远处吃不到东西,它们就只能靠岸;相反,用长竿,窝子打在远处,鱼轻易就能吃到东西,久而久之也不愿往近处跑了,冒这个险干啥呢。
这个事靠一两个人改变不了什么,我也就是说一说现状而已,顺便告诉钓友们:理论上来说,如没有过多的人为干扰,鱼想觅食它肯定是靠岸的,所以有的时候你用长竿没口,不是没鱼,而是鱼在脚下。
钓不到鱼的时候,大家总是各种折腾,不是换饵就是调漂,不是打窝就是加药,总之是绞尽脑汁撬开鱼口。
想多钓点鱼有错吗?
没错。
为了多钓点鱼调整一下钓法、做点措施有问题吗?
没问题。
我只是想和大家说,鱼不是24小时都处于觅食状态,虽然大多时候不会集体停口,但肯定有觅食高峰期和觅食低峰期。再加上资源、钓位等问题,所以一时没口是很正常的。
别说一时没口,就算钓一天啥也没钓到也不奇怪。邓刚算是钓鱼界的大师吧,人家都说经常空军,何况咱们普通人呢?
很多钓友总是有种错误观念,没口、钓不到,就一定是哪个环节有问题,或饵料不对、或浮漂没调好,于是不停歇的折腾,钓一个小时折腾一个小时,钓一天就折腾一天。
最后鱼还是没钓到,但人累个半死,心也累了。
钓鱼人向来迷信神饵、神配方,你苦口婆心跟他解释“钓鱼没有神饵,神饵都是忽悠新手的”,但他只觉得你在忽悠他、在敷衍他。
当你感概:还有比迷信神饵更头疼的问题吗?
别说,还真有,那就是寻找比神饵更神的饵。
我见过有钓友这样问的:我想弄一个大小通杀、四季通用,鲫鱼鲤鱼草鱼鳊鱼青鱼都爱吃的饵料配方。
这个问题的难度不亚于,找一个全国人民都爱吃的菜,你说可能吗?
关于饵料,大家一定要明白两个词,一个叫广谱性,一个叫针对性,这两个词是相反的。如果一款饵料广谱性好,那就说明它使用的范围很广,但效果却不会特别强。如果一款饵料针对性强,那就代表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它的效果会特别好,但除了这种情况,它的表现就一般了。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广谱性和针对性的区别:
比如钓草鱼,可以使用的饵料很多,但我现在有玉米、桑椹、颗粒这三种,大家觉得这三种哪个效果最好?
我觉得玉米是属于广谱性好,而桑椹和颗粒是针对性的用,在特定的情况下效果才会好。
用玉米,无论野钓、湖库还是黑坑,无论大草鱼还是小草鱼都能用,而且都会有效果,整体来说都要优于桑椹和颗粒。
但是,如果野河、湖库的岸边长了很多桑椹树,鱼天天可以吃到桑果,那么此时桑果的效果就比玉米好。
如果是黑坑,钓养殖草鱼,尤其是钓那种受伤的、被反复钓放的老滑鱼,那么颗粒的效果是其他饵料不能比的,因为鱼就是吃这个东西长大的。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能明白,钓鱼没有神饵,想要饵料效果好就得根据鱼情水情去选择、去配置。
文章就写到这了,希望大家能够摒弃错误的观念,重新找回垂钓的乐趣,如果你现在就很快乐,那就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