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之交的发明期,商代中期的发展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鼎盛期,是古代青铜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青铜器发展到商代中晚期,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目前已发现出土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多不胜数,尤以商代作品居上。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已形成产业链,青铜铸造技术承前启后,在冶金、工艺和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石器时代至夏代,人类在加工石料和烧制陶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识别了铜与铜矿石,积累了丰富的冶铸业知识,如高温耐火材料、造型材料与造型技术等条件。当人们发现一种色彩碧绿、截面纹理仿佛孔雀羽毛的矿石,并将这种被称为孔雀石的石头放进高温炭炉里进行冶炼,就可以炼出铜来。
古人最初只是采集地表上的矿石,随着矿石需求量的增加和矿脉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向地下垂直掘井,在井底向四周开拓巷道直接采集更多的原矿。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铜岭等地,就发现有商周时期不少露天采矿与坑采的工地遗迹。当时人们主要采掘火成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上的铜矿,因为这些地带的矿石含铜量较高,裸露地表的孔雀石、硅孔雀石、赤铜矿等氧化矿遇到大雨潮湿,便露出许多绿色锈斑。
考古工作者在今江西瑞昌的铜岭古矿址内,发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采矿遗迹。所出土的采矿遗物证明,当时的采矿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如工匠已在使用绳索和木辘轳将矿石与地下水抽出地面,并运送地面材料至坑下搭建巷道支架,在井口搭起的棚盖有效防止了雨水流入井口。
青铜技术主要体现在熔炼设备、熔炼技术、合金成分、铸造及金属加工技术。商代中晚期,铜、锡、铝三元合金面世,铸造金属溶液的陶范取代制作陶器的石范。范器技术的成熟和造型的多样性,直接催生了丰富多彩的青铜产品。青铜器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其造型数量之多、品种之广,世上罕见,例如:
1.工具类——刀、锛、斧、凿、铲、钁等等;
2.兵器类——戈、矛、戟、镞、钺、剑、砍刀、甲胄等;
3.礼器类——鼎、鬲、甗、簋、斝、尊、盘、壶、罍、盉、觚、爵、觯、角、方彝、觥、瓿、鸟兽形的尊等等;
4.乐器类——钟、钲、铃等,其中钟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
此外,还有车马器和各种生活用具及装饰品。
各种青铜器的纹饰日趋复杂,青铜礼器的外观更为精美。商中期,分铸工艺的发明,使更复杂的礼器铸造成为可能,如四羊尊,就集平面雕、立体雕、圆雕之大成。
为了叙述当下的大事件和留下备忘录,人们在青铜器表面刻上了简介的文字——金文产生了。商人在青铜器上铸造的金文,标志着汉字的发展已从甲骨文字逐渐走向金文阶段。据统计,已出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铸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上万件之多,没有铭文的铜器更数倍于此数。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由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商王室为纪念妇好所铸,这尊重达875千克的大鼎,堪称我国青铜时代的第一重器,它的铸造集中显示了商代先进的技术与社会生产能力。
青铜业在商朝中晚期已然形成产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石器更为锋利、精巧、有效、便捷的青铜工具,原始的测量器械、计量器具和原始的机械因此发明,使农田开垦、耕作水利技术、房屋建造工程及手工业走向了新的境界。
竹木加工因刀具的改变,榫卯衔接更加紧密,结构更加合理,为高大宫殿建筑提供了基础条件,车、船关键部件得以改进等等。
青铜兵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与规模,兵器制造业客观上推动了新科技的发明。锋利的青铜刀,让人类阉割牲畜家禽变得十分轻松。
同时,青铜工具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甲骨文、铜器铭文的锲刻、毛笔的制作和文字书写的规范化,无不闪耀青铜器的影子。
总之,青铜业对夏商周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后世文明,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