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鱼知识网

寻味龙井:品鉴茶中的雅致风情

03-13

寻味龙井:品鉴茶中的雅致风情

作者:霍建明

爱茶之人将喝到一款好茶,称之为有韵味,进而将各地的好茶归纳为:武夷山的岩茶为岩韵,安溪的铁观音为音韵,普洱为陈韵,凤凰水仙为山韵,冻顶乌龙为喉韵,黄山毛峰为冷韵,西湖龙井则被称之为雅韵。

何为雅韵?雅者,指高尚不俗也。那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龙井的雅韵到底是什么?它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探寻。为了寻觅龙井雅韵的奥义,我约了几个爱好龙井茶的茶友,来到杭州西湖畔,寻访龙井雅韵。杭州当地人将爱好者亲自来龙井村寻茶称之为龙井问茶,我们几个就开始了一场问茶之旅。

当万物复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对于爱茶人而言,能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龙井村,品一品正宗的明前龙井头茶,那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提到龙井,我们第一个想到可能是龙井茶,那十八棵御封的茶树,其实龙井既是茶名,也集泉名、寺名、地名于一身,那我们先说说茶名。龙井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中有记载:“钱塘(杭州)生天竺、灵隐二寺。”陆羽还写到:“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这些说的都是浙江各个地区产茶的品质,其中湖州产的茶最为优质。

在宋朝之前,唐代时龙井一带也产茶,虽然陆羽早有记载,但名声未扬。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载:“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皆茶也。”当时名声远扬的是阳羡茶和紫笋茶。此时,龙井茶还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

宋之后,随着茶的逐步扩大影响,特别是宋代的几位名人在杭州生活、活动、作诗等等,使龙井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翻开千年历史,龙井茶之所以被称为雅韵,是有诸多原因的。首先是因为其与历史上诸多名人雅士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龙井茶有关的名人,历史上除了陆羽,我们一般还熟悉的有辩才、苏东坡和龙井的故事。

其实在辩才之前,还有一个宋代的林逋,他生于968年,卒于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即今天的杭州。林逋不仕,也不婚娶,常年隐居孤山,赏梅养鹤,古时称其“梅鹤妻子”。他的咏梅诗最为人称道,其中《梅花》一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最为著名。

在《全宋诗》第三册1225页有林逋一首诗《尝茶次寄越僧灵皎》,是这样写茶的:“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筯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意思是白云峰下一种叫作两枪的茶叶长出新嫩的叶片,到了谷雨时节,叶片更是碧绿、新鲜,其实诗中所写的绿茶就是龙井茶。

几十年后,还是在杭州,苏东坡和辩才品茶吟诗时,苏东坡念了“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赞美龙井茶,这更使龙井茶名声大噪,但这也常常使人误会,认为这两句诗是苏东坡所作,其实,苏东坡引用的是林逋的诗句。

讲龙井茶,不得不说的第二个人就是曾称之为“龙井鼻祖”的北宋高僧辩才。辩才生于1011年,卒于1091年,法名元净,今杭州临安人,曾主持天竺寺,为一代名僧。人们将他称为西湖龙井的开山鼻祖,因为龙井村最早种茶的就是辩才。1079年,辩才隐居龙井村寿圣院,在此开山种茶,以茶会友。与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秦观等人来往密切,一起作文、作诗、品茶,于是龙井茶开始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并逐步传播于天下。

而今,龙井村御茶园内就有苏轼与辩才问茶吟诗的雕像,以示纪念。

苏东坡一生中两次在杭州任职,分别是1071年11月至1074年8月任杭州通判,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任杭州太守,就是这个时候他与龙井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轼诗集》第八册2634页《虎跑泉》中这样写到“金沙泉涌雪涛香,洒作醍醐大地凉。倒浸九天河影白,遥通百谷海声长。僧来汲月归灵石,人到寻源宿上方。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这里苏轼写的是杭州的虎跑泉,与长兴的金沙泉相比较,后面几句诗讲得是在杭州西湖汲泉品茶,更是想起了唐朝陆羽的茶经,希望比较之后也能将虎跑泉也列入茶经。

其实,龙井两字最早的记载是宋代的秦观,他在《游龙井记》中是这样写的“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其中“龙泓”指得是深山乱石中的一股泉水。

时光荏苒,到了元代,与龙井有关的名人那就是虞集了。虞集祖籍成都仁寿,字伯生,官至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他在《游龙井》中这样生动地写道:“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入门避霑洒,脱屐乱苔甃。阳冈扣云石,阴房绝遗构。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薝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前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本诗对龙井茶的采摘时间、品质特点和作者品饮龙井茶的时候的情态都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绘,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想象。

到了明代时,著名的茶人田艺蘅的《煮茶小品》、高濂的《四时幽赏录》中都对龙井有详细记载。到了清代皇帝乾隆六下江南,四访龙井并前后写下六首诗,以推崇龙井茶,更是让龙井茶名声大震,红遍大江南北了。

龙井茶之所以能名列中国名茶,特别是成为绿茶中之翘楚,除了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名人效应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生长在气候条件合适、风景优美、环境雅致的地方。

先说龙井茶的生长环境,它产于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西湖之美,历代文人墨客不乏溢美之词,特别是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更是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杭州西湖西南的龙井村位于群山的怀抱中,四周的山有狮峰山、梅家坞、五云山等,可谓是群山起伏,这些山一般海拔都在200米左右。西北方向的白云山、天竺山作为天然屏障,阻挡住来自北方的冬季寒风,南面来自东海的湿润气流,带来充足的降雨;来自钱塘江的温暖气流也不断浸润着美丽的西湖风景区,每一棵茶树,每一片茶叶,还有东南方向有九曲十八涧河谷的滋润,这里林木苍翠,清泉遍渠,鸟语花香,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丰厚,高达1500毫米,可谓是云多、雾多、雨多,非常合适茶树的生长。

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龙井茶树吐芽之时,正是当地细雨蒙蒙、云雾缭绕的时节。龙井村周围森林覆盖率高,这里有纯净的水源、湿润温和的空气,这些对茶叶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龙井茶的茶树下面有长期枯枝落叶,时间愈久,地面上形成厚厚的覆盖物,它使土壤疏松、透气性极佳,再往下是石英砂土壤,细细的砂砾中富含镁、钠、铁等矿物质,为茶树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营养元素,所以这里的茶树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生长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长成的茶叶茁壮,芽叶肥硕,内含物质比较丰富,入口甘甜、鲜爽。呷一口龙井茶,那特殊的香气、味道和山场气息,成为每一个到过龙井村的人都拥有的一种美好回忆。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也十分优雅,堪称是一门艺术,此制作工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真正的龙井明前茶从采摘开始就非常讲究,明前头茶被人们称为“明前茶”,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月20日左右采摘,有时也可能提前几天,也或许错后几天。

而第一天采的茶又被当地人称之为“头采”。茶树在前一年采摘之后,茶叶经历了夏热、秋风和寒冬凛冽的煎熬,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时,叶子在外面的硬皮包裹中,慢慢绽放出一点点新芽,在茶枝尖上顶了出来,仿佛新生的婴儿刚刚睁眼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那嫩芽在春日的微风细雨中一天一个样,真是惹人喜爱。当地人称之为“软新”,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茶叶嫩芽初绽之时,形似莲心,于是杭州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莲心”。

清晨四五点钟,天刚微微发亮,来自外地的采茶工就头戴雨披,伴着晨起的雾气、水汽,背着茶篓上山,三三两两的开始采茶,按照一芽一叶或者两叶初绽的标准采摘。这些采茶工多为四五十岁的妇女,还哼唱着采茶歌,服装的颜色各异,在茶园中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到中午回到村里,将采回的茶叶在竹筛上摊开自然晾晒,几个小时后,用机器压扁成形。过去都是纯粹用手工,制成的茶叶颜色偏暗,而现代化的机压效率更高,节省时间,而且炒出来的茶叶颜色更明亮,更好看,更让喜欢龙井茶的人们早点喝上它。

来到龙井村顺路向上走去,两边绿树成荫,右边就能看到茶园和远处的茶山。过停车场继续往前走几十米右转,沿着弯曲整洁的小路向山上再走几百米,一栋两层的江南小楼矗立在茶园中,小楼前有枝叶茂盛的枇杷树、桂花树,给小园增添了几分春色。这就是龙井村108号,茶农老陆的家。老陆一边整理着茶,一边与我们拉起了家长里短,老陆是老朋友了,他说自己的祖先在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为躲避战争从河南逃到了杭州,从此世代在此居住,家境兴旺的时候,在杭州城有茶庄。

讲到龙井茶的制作,老陆更是来了精神,他说:好龙井,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功。炒制龙井茶有十大手法,懂茶的人应该听说过,十大说法包括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有不同的手法,每一捧鲜茶叶的水分含量、新鲜程度、大小都不相同,经验老道的茶农会根据鲜叶的情况决定采用哪个手势。龙井茶在刚刚炒制结束后,火气会比较重,就要放入存有生石灰包的缸中,让石灰慢慢吸收茶叶中心的水分,以灰匀色,以灰定香,以灰去涩,以灰调整滋味,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收灰”。

老陆还介绍说: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摘的茶,叫做“雨前茶”,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故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后采摘的茶,叫做夏茶,一般是两片叶子,形似雀舌,称之为“雀舌”。老陆每年炒制自己家几亩地的茶叶之后,也没有再扩大茶叶的产量,而是常常坐在自己家的小院内,含饴弄孙,享受着悠闲的生活。坚持几十年来祖传的手艺,传承着它,固守在龙井村的土地上,任时光荏苒,守护着一直未改的龙井茶的老味道,这也是坚守着一种信念和精神。

每一公斤的干茶需要鲜叶4-5斤才能制成,所以每一片茶叶都是茶农的心血和汗水。老陆炒出来的正宗龙井茶,扁扁的,略阔,周边呈糙米色,略带黄色。而一般人认为那碧绿、纤细、匀称的是正宗龙井,其实是有区别的。

老陆用他那带着老茧、带着岁月的沧桑的手掌去感知每一片片茶叶的温度,用心用力用情去完成龙井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的做茶人需要把根深深扎在土地里,踏踏实实去完成枯燥、艰辛的制作过程。他们常常从早上采茶到晚上收茶,十几个小时不能休息,这就需要如老陆所讲吃茶叶这碗饭不容易,需要吃苦,同时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老陆是一个真正的做茶人,他心中坚守着龙井茶人的信念,默默承受着漫长做茶中的寂寞。但正因为如此,只有这些匠人做出来的龙井茶,更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这韵味一品就让人难以忘怀。

由于龙井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雨水、沙土等地质条件,再加上它特殊的采摘时间,传统的制作工艺等等,造就了西湖龙井的特点,茶界称之为四绝,即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龙井茶的外形似碗钉,黄中带绿,光滑均匀,扁平似剑,用龙井村天然水泡之,刚开始有一种淡淡的豆花香,特别是第二泡时,味道醇厚,香而不凛,带有淡淡的甜香,舌尖与两颊之间,弥留持久,有人称之为“有太和之气”于唇齿间。此时,在山清水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龙井村,品一品这大自然的恩赐之茶,才真正体会虞集所说的“三咽不忍漱”的龙井茶。

一款茶就是一个大环境的自然产物,它带着生长环境特有的气息,茶叶冲泡后就会呈现出它生长时的生态环境、土壤、水及周围的生物链情况,比如周围的树种、花卉等,对茶叶有整体的影响。正如我们常说的环境能改变一个人,茶叶也是一样的,它与当地的阳光、土壤、气候、风土等都有必然的关系。一款茶能称之为有韵味,除需要好的原料、工艺外,还需要用好的水,特别是当地纯清的水去泡,才能品出它的韵味。

关于水对茶的重要性,历史上有不少茶爱好者早就有论述。当然首推唐朝的陆羽,他在《茶经》中讲道“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洁器,全其功也。”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写到“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讲得四川寄来的新茶,用渭河水煎茶味道更美。

为什么水对茶也这么重要,因为按照现代科学分析,茶叶自身含有很多分子能够溶解于水,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等,这些物质会跟水中的矿物质相互发生美妙的化学反应,自然能让茶叶的色香味全部激发出来。

西湖龙井茶要泡出好的味道,也需要好的水,合适的水。爱茶人都知道,“茶滋于水,水藉于器”,一杯上好的茶,仅仅是茗茶、好器具还不够,必须用好水来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杯好茶离开了好水,就是没有了好的味道,也就是无法发挥它的价值与美,故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句诗名扬大江南北。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被人们称之为杭州双绝。佳茗需用好水才能相匹配,相得益彰,方显好茶之本色。好水对茶汤即茶的色香味有直接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好水和好茶是相生相荣的。

其实,一片茶叶,被一方水土气候所蕴育,吸收天地之精华,自然蕴含着本地水土之气息,如用本地之水冲泡,味道自然更佳。龙井茶特别是狮峰龙井,如果就用当地清澈的泉水冲泡,更有一番滋味,更能体现本地的特色和气韵。

建议爱好茶的朋友到了龙井村,坐在村民的茶铺前,汲一壶狮峰山上流下来的潺潺溪水,煮一煮,泡一壶新龙井春茶,一方水土滋润一方的茶味,这样泡出来的茶可能纯净度不如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纯净水,但它的味道更醇厚、更绵软、更清新、更甘甜,味道更为持久,更带有龙井村纯天然的味道!

清晨,在老陆的带领下,我和朋友决定去看一看茶园。于是在烟雨朦胧中,我们一步步向山上走去,路途起起伏伏,有的地方甚至有些陡峭,你打着伞也可以,不打伞让清晨的细雨湿润你的头发和脸颊,山间时不时有鸟儿的鸣叫。向远山望去,层峦叠嶂,似一副山水画,满山的茶树,远处的雨水过后的白云深处仍有人家。再看近处,三三两两的采茶女在茶树间忙碌着,不时传来他们爽朗的笑声。你信步悠闲地走着,微微的凉风,使你头脑清醒,满山的负氧离子,让你一呼一吸间,顿觉心旷神怡,真是人间仙境,不枉此行矣!

当你从山上的茶园回到老陆家,微微有点疲惫,此时坐在小园的平台上行,四周都是茶树,在阳光下,用透明的玻璃杯,放上刚刚炒制完成的龙井茶,用龙井村的自然泉水冲泡这扁平且直的绿茶,黄绿色的茶叶一片片在水中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慢慢茶色氤氲在水中,啜一口,闭上眼睛,慢慢咽下去,清香、柔和的茶汤,回味起来,甘甜中还有一点淡淡的豆花香。

此刻,天地万物融化于胸间,涤荡了心灵,使人归于平淡、安详,物我两忘于天地间。品着品着,不经意间,就开始慢慢观赏风景,面对着杭州西湖的美景,面对翠绿的狮峰山,氤氲缭绕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在这湖光山色中,龙井村的美景就融入了眼前的这杯茶中。望着手中这杯带有盎然春意的绿茶,升腾起来是千年历史龙井茶的茶烟,是一部厚厚的历史,也是一种包含丰富内涵的文化,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

玉石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墨玉